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实施“八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湖北样板”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图文:实施“八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湖北样板”    农村新报讯 图为2017年3月,在巴东县溪丘湾乡平阳坝,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柑橘、别致的特色民居镶嵌其间,构成一幅唯美乡村田园画卷。(资料图)(视界网王祖满摄)
  图为1月9日,在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阳光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内社员们采摘洪山菜苔,给冬天市民餐桌增添了一道绿色有机蔬菜。 (农村新报通讯员刘建平摄)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方桐 徐思弘 陈劲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我省的三农发展呈现出四大新特征:农业发展由总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农产品供给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城乡关系由二元结构转变为融合发展,乡村功能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八个“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好“七条道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融合化。
    要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架起城乡资源要素互动共享的桥梁,激活农村闲置资源。
    要注重发挥农村独特优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农民转移就业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坚持优先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优先发展明确提出了“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四个优先”要求我们切实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扭转过去先城市后农村、重城市轻农村的惯性思维,真正在人、财、物等方面优先满足农村发展需求,在项目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提升等方面优先满足农民。

  坚持品质发展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农产品“量”的增长,更要“质”的提升。要坚持走质量兴农、品质强农之路,下决心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着力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不断提高我省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

  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欠生态环境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全面建立绿色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高效环保、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态发展空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环保、住建等多个部门,我省比其他省份进度慢,到今年底全省完成7000个村的整治任务,占全省行政村的30%,按照目前每年1000个村的进度计算,需要18年才能实现全覆盖。

  坚持创新发展

    改革创新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法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思路。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为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制度供给,激发三农发展新活力。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不够是湖北发展的软肋,更是乡村振兴的软肋。随着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统筹利用城乡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把乡村资源禀赋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扩大开放是一个硬招。要对资源、人才、要素全开放,引进市民、能人、企业来开发乡村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

  坚持共享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战略基点,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要让全体农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农民落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让农村全面进步,让农民全面发展。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实施好“八大工程”,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实施“三乡”工程
  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融合
    实施“三乡”工程,是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破解要素下乡障碍、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能的创造之举、创新之作,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
    要创新模式。最近,省委农工部在全省收集整理了85个“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全省各种类型的村湾,为各地推进实施“三乡”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对“市民下乡”,要大力推广养老康养型、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对“能人回乡”,要大力推广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对“企业兴乡”要大力推广投资开发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扶贫型。这12种类型,各地不仅要学习借鉴,更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三乡”工程的实践。
    要分类指导。对于经济比较发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乡便利村,可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老康养、民宿经济、创意创业等产业,但缺少的是建设用地,可通过实施土地整治、迁村腾地等途径,让本县其他有富余土地的村通过置换、变现,满足城乡便利村的土地需求。对于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民俗文化村,可大力挖掘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用足用活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网红小镇、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对于生态良好的生态自然村,这类村生态优势明显、林果茶菌等特色经济有优势,但多是偏远山村,交通、物流、信息、人才比较欠缺,更多的要从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发力,发展农村电商新经济,让养在深山中的生态资源、特色产品造福群众。对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耕村,这类村最大的资源就是耕地多,要在“农”字上做足文章,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打造成优质粮仓、绿色菜园。对老少边穷村,要根据村庄发展实际,需要迁建的做好搬迁重建工作,不能迁建的村要出台特殊的支持政策,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关照,可以开展对口帮扶,一对一对进行扶持。针对不同的“三乡”主体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推进模式,市民下乡可搞组团下乡聚人气;企业兴乡可搞千企帮千村,带动万企带万村;能人回乡可搞“双带”“双修”“双富”(带头富、带领富,外修新村、内修乡风,富口袋、富脑袋)。
    要优化政策。武汉市的“三乡”工程之所以推进得如火如荼,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出台了结合武汉市实际的支持政策,但加大支持不完全是财政投资,武汉市也有打好“政策牌、政治牌、亲情牌、特色牌”的支持政策。目前,省委农工部已经起草了全省实施“三乡”工程的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措施。各地也可根据自身实际,出台更优政策,激活市场的力量,破解要素下乡的障碍,为“三乡”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搭建平台。特别是要搭建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和宣传推介的平台。要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的城市和社会资源进入农村,发展农村。荆门市出台了“农业招商十条”政策,很有创新性,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
    促进质量强农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