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粉条去团聚 本报见习记者 刘杰
“叔,这都腊月二十七啦,您坐火车准备去哪里?”
“去杭州,跟三个娃团聚!”大叔笑眯眯地回答道。
“您麻袋里装的是什么呀?坐火车还要背着?”
“袋子里装的是娃们爱吃的红薯粉条,怕糟蹋了,带到杭州那边给娃们吃。”说话间,大叔扯开了麻袋给我看。
1月21日中午12点多,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火车站,一位身材瘦削却很有精神的大叔,扛着扁担、挑着两三个麻袋正准备进站。
这位大叔叫刘兆彦,今年57岁,是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的一位农民。2002年,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刘兆彦开启了打工生涯。十八年来,他在河北石家庄磨过大理石,也在浙江温州装过机器。“那时候过年都是孩子们来找我,在出租屋里凑合着过年。”刘兆彦回忆道。
如今,在他的培养下,三个孩子一个本科毕业、两个硕士毕业。几年前,刘兆彦还“赞助”大儿子在杭州买了房子。不久前,小女儿在广州把工作定了,月工资达到了2万多元。去年,眼看着孩子们有了各自的生活,刘兆彦也终于结束打工的日子,和老伴回到农村养老。刘兆彦说:“一辈子别的没成功,就供学生、买房子两件事成功了!”
聊起即将到来的新年,刘兆彦说:“我现在上了年纪,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聚一次少一次。娃们现在都忙,也就过年的时候能聚得齐一些,坐一块聊聊天。”
1月22日晚,记者与刘兆彦视频聊天时,他已成功与家人相聚,一旁的小女儿刘云花对记者说:“从老家到石家庄,再从温州到杭州,虽然过年的地方一直在变,但只要家人在一起,在哪里过年都算是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