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带上礼物,回家过年

零零社区网友  2020-01-23  互联网

带上礼物,回家过年 王岩 胡明宝 刘硕颖

  

  

  

  

  离石康和女儿离笑笑在车站合影,行李箱装满了带回家的礼物。本报记者 戴军 摄

  年,越来越近了。身在异乡的人们,纷纷踏上归途。火车站那些大包小包、三五成群、摩肩接踵的农民工,辛苦奋斗了一整年,满心期盼的就是回家过年。

  年,就是回家的理由。手握一张车票,心就有了方向。回家的路再怎么坎坷,一家人齐齐整整吃年夜饭的场景,依旧是每个人心中的“白月光”。

  随着春运开始,全国交通网又迎来了一次大考,一辆辆汽车、一趟趟火车、一辆辆摩托车,不仅把农民工送回了家,还把农民工给家人的礼物和祝福也捎了回来。

  

  新希望

  农历腊月二十一下午4点,北京西站内熙熙攘攘。曹兴安拿好车票准备进站,目的地是西安。进站前,他又紧了紧小推车上的绳子,绳子下面绑着一箱母婴用品和两箱橙子。下午6点出发,第二天早上7点才能到,虽然路途遥远,但这对曹兴安来说不算什么,回家的路再远他都愿意。

  曹兴安是陕西渭南人,55岁的他犹如一只候鸟。农忙的时候在家里种植西瓜,农闲的时候就跑出来打打零工贴补家用。“这不是才刚刚添了小孙子,特别招人喜欢,每天手机视频看不够,这次回去就给他买点小礼物。”说起小孙子来,曹兴安眉眼全都笑开了。“这两箱橙子是给老母亲买的,她爱吃,但平常舍不得买,所以我过年买点,让她吃个够。”家里添了新丁,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种地打工两头跑,浑身充满干劲,“农民嘛,都是这样的,不干怎么能有收获呢?”

  同样在路上的还有王伟。王伟是一名大车司机,一年四季都奔波在高速公路上。过年他终于不用自己开车了,上一趟活刚干完,他立马收拾行李往河北泊头老家赶,能早一天是一天。聚少离多,虽然自己常年不在家,但他很注意对儿子的陪伴和教育。今年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他千挑万选,买了一些书带回去,作为给儿子的新年礼物。

  “我儿子学习很好,不像我这么笨,他是我们家的希望。”王伟告诉记者,儿子寒假要放一个月,除了完成作业之外,他希望儿子能多读一些书,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记者拎了拎装书的箱子,起码有15斤,满载一位父亲沉甸甸的父爱。

  张连斌两口子这次也是满载而归,在北京干了二十多年的装修,生意越来越好,今年赚了10万块钱。这次回家过年,痛痛快快买了一大批北京烤鸭。“我们是安徽和县的,亲朋好友都在老家,没吃过北京烤鸭,想让他们尝尝北京的特产。”张连斌说,这烤鸭也是肩负重任,“我也是有私心的,就是想让亲朋好友多给我们小儿子介绍对象,我家小子还是单身嘛,他不着急我们可着急了。”小小的烤鸭,承载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待。

  

  新方式

  近两年,反向春运、出国旅行、异地过年十分流行,只要亲人在,哪里都是家。不少农民工也跟上了潮流,给辛苦一年的自己和家人放个假。

  刘德宁是河北衡水人,在北京做建筑工程已经很多年了,妻子和儿子一直在身边。今年,他们选择到贵州的亲戚家过年,这也是他们一家第一次远途旅行。

  临行前,刘德宁专门买了两大箱衡水老白干。“这是我们衡水的特产,准备带给贵州的亲戚们尝一尝,过年一起喝喝酒热闹热闹。”他说,孩子已经12岁了,还没去过南方,那边的亲戚也想见见小孩,所以一个月前他们就订好了去贵州的车票。“高铁太贵了,我们又是3个人,所以最后还是买了硬座的慢车。”妻子觉得,虽然路上要二十多个小时,但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间就过得快了。

  和刘德宁一家相比,陕西省周至县的王中平就是“轻装上阵”了。一个人,一个背包,在河北承德蓄能电站打工的他,平时工作在山里,每次回家都得先到承德,然后坐大巴或者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高铁到周至,最后再坐公交回家。“实在太折腾了,所以我每年基本就回家一次,东西多的话也不好拿。”但26岁的他有自己的坚持——在电商平台上买礼物。

  “我每年都会提前从京东上买一些特产,我到家了,礼物也寄到家了,我路上省事,家里人也会觉得很幸福。今年我买了北京烤鸭、酸奶、食用油和大米。”王中平去年刚刚结婚有了孩子,平时工作在山里信号也不好,一个月也就能和家里打几次电话。“我觉得过年回家一定得带点东西,是什么不重要,有这份心意,父母就会很满足。”腊月二十二中午,王中平赶在小年前平安到家。到家的第一餐,他就拆开快递拿出了烤鸭,耐心地教家人怎么包鸭饼才不会漏,一家子吃得很开心。

  礼物不在贵贱,在于心意。辛苦忙活了一年的张喜中,在拿到项目部会计发放的12250元工资以后,决定送自己一个礼物,和3个陕西省丹凤县的老乡奢侈了一回,4个人包了一辆轿车回家。

  往年,60多岁的张喜中回趟家要拎着大包小包,转3趟车才能到村口。“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也要对自己好一点。4个人平均下来,每人花150元,还能直接送到家门口,又快又安全,我觉得挺值的。”说完,他把打包好的行李塞进了车里,带着他2019年的“成绩单”,奔向200多公里之外的心灵港湾。

  

  新生活

  这是辛晓磊的第二个春运。第一年从北京回齐齐哈尔老家时,他还是一个人,今年这趟旅程就变成了3个人,同村的辛庆和辛国加入了他的队伍。2018年春节,做物流司机的辛晓磊带了3万块钱回家,这让堂兄弟辛庆和辛国很是眼馋。2019年3月,辛晓磊返程时,就把两兄弟都带来了北京,3个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9年,他们兄弟每人攒了3万块钱,提前抢了票准备回家过年。“现在电商网购这么流行,也给了我们物流行业新的机会。”这次回家的礼物,辛晓磊没有选择寄回去,而是自己带回去。“带了点特产给父母,想和家人一起分享美食。临近年关了,我就不给物流兄弟们添乱了,自己带回去也能快些。”他觉得,这一年最大的改变,就是能和兄弟一起干活,“再也不会觉得孤独了,我们互相有个照顾,也能不那么想家。”

  同样感到幸福的,还有离石康。老家在山西的他,已经在北京建筑行业打拼很多年了。长期的两地分居让他很想念妻儿。去年,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他终于下定决心,让女儿转学来北京。父亲在外打工,女儿在外上学,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家,他们的幸福生活也才刚刚开始。

  “我要赶紧回去看姥姥和奶奶,我可想她们了。”女儿离笑笑说,“我爸爸普通话说得不好,我替他回答。”当问到有没有带礼物时,离笑笑回答得很快:“带福了,我带着幸福回去的!”离石康晃了晃手里拎着的面粉,说回去给家人包饺子吃。

  或许,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无论肩上压的担子有多重,无论过去一年过得怎么样,新年了,让我们忘掉这些,回到家里陪陪家人吧。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1-23/34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