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魏占良:让“牛事”更牛 本报记者 郜晋亮
“十年前,我也算得上村里的木匠手艺人,靠着手艺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不过,后来木匠手艺就不吃香了,为了保障家里的收入,我决定尝试发展养殖。”家住青海省大通县田家沟村的村民魏占良回忆。
那一年,魏占良46岁。经过几年的发展,魏占良家羊圈里的羊从最初的十几只增加到50只。可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冬季的一次口蹄疫疫情,让魏占良一家陷入了贫困之中。
虽然穷,但魏占良并没有放弃养殖的念头。2015年,魏占良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8月,精准扶贫政策给当地带来了产业发展资金,魏占良一家拿到了2.16万元。魏占良决定用这笔资金购买3头西蒙塔尔母牛,通过自繁自育慢慢发展壮大。
当时,魏占良侄子魏玉珍一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的产业也是养牛,但由于长期外出务工,无暇顾及。经过商量,魏玉珍同意把自己家的3头牛让魏占良代养,并达成协议,到产生收益时每年分红3000元。随后,魏占良把家里仅存的十几只羊卖了出去,凑了2万多元又买了3头母牛。
为了养好这9头牛,魏占良再也没有闲过,一门心思扑在牛身上。为了解决母牛增重、产仔等问题,魏占良一边咨询周边村里的养牛能人,借鉴他们的养牛经验,一边通过电视、微信、网络学习养牛技术。
转眼间到了2017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9头牛被魏占良养得个个身强体壮。看着这些牛,魏占良和妻子打心底里高兴。魏占良靠着勤劳把养牛的事干成了,9头母牛经过一年的生长,陆续开始受孕、产仔。当年牛价可观,收益达5.19万元。魏占良也兑现了当时与其侄子达成的协议。
慢慢富起来的魏占良没有忘记大伙儿,只要谁家的牛有事,他都毫不含糊。如今,魏占良不仅是村里的脱贫典型户,还是致富带头人。提起魏占良,村里人都会说,他是个“牛人”,吃起饭来像牛,干活像牛,为人也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