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处着眼 细处落笔

零零社区网友  2020-01-02  互联网

大处着眼 细处落笔 陕西清涧县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 张瑜 本报记者 肖力伟

  

  

  

  

  清涧县李家塔镇组织帮扶干部志愿者为土豆种植大户刨收土豆。

  陕西清涧县人文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瑰丽、红色遗迹众多、民风民俗淳朴。有人称之为陕北高原最后一块没有被现代工业污染的净土,也有人称之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家园。

  这是一片被造物者垂青、多彩多情的土地,但也是一片被贫困缠绕的土地。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36户49461人,贫困发生率为8.12%。

  踏平坎坷成大道,脱贫攻坚正当时。近年来,清涧县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聚精锐力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瞄准短板,倒排工期,下足绣花功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负重前行。截至2019年11月底,1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脱贫摘帽。

  

  压实责任聚合力

  面对2019年底前“摘帽”的“军令状”,清涧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制定了全县攻坚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通报反馈工作情况。

  在具体实施中,县里开展县级领导包抓镇(中心)、镇(中心)领导包片、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村、“四支队伍”驻村、帮扶干部包户的“夯实帮扶责任、助力精准脱贫”专项行动。落实村户对标清单上墙制度,落实所有帮扶措施内容全覆盖。向脱贫任务较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

  县里印发《清涧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通知,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除了大面上的指导方针,清涧县还细化了实施方案,印发《清涧县脱贫摘帽“七化”工程实施方案》,分解落实38个专项行动,健全“三位一体”大社会扶贫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

  在“对症下药”的同时,清涧县还紧密跟进攻坚动态。本着“找差距、补短板、推工作、促提升”的原则,全面查找全县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和差距,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清涧县“百日攻坚”实时战报》栏目,实行一天一发布,对全县各行业部门、镇(中心)扶贫工作动态以及对标清单任务完成进度进行实时报道。

  

  产业扶贫增后劲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清涧县因地制宜,坚持长短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原则,按照“短线产业促脱贫,长线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优质枣果、文化旅游、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传统加工和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发展格局。因村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创新扶贫产业体制机制,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长效产业、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确保产业项目全覆盖。

  在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县里综合光照、土壤、温差等自然条件,确定了“东枣西果”的中长线产业布局。东区沿黄河、无定河两河三岸的8个镇(中心)重点发展红枣产业,西区242国道沿线6个镇(中心)重点发展山地苹果业。目前,全县红枣林面积达90万亩,山地苹果面积达13万亩。

  清涧县依托深沟大壑天然防疫屏障,发展生态养殖业,主打绿地牛肉、黑毛土猪、红枣鸡蛋等畜禽产品,全县畜禽饲养量达65万头(只)。相对平整的塬地、坝地重点发展小杂粮、中药材、香菇菌类、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业;结合生产传统,发展石板、粉条等加工业。同时,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装机总容量达12.52兆瓦光伏扶贫电站。

  县里的旅游资源也是“富矿”。依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黄河无定河大峡谷自然奇观等资源,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深入打造以黄河、无定河“两河”文化带、“北国风光”为重点的“东线一日游”,以及以路遥文化观光体验带与驿站文化为重点的“西线一日游”两条旅游线,现已建成太极圣境、路遥书苑、“北国风光”等3个3A级景区,荣获“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清涧有三千多年的枣树栽培史,素有“中国红枣之乡”之美誉。在陕煤集团的帮扶下,实施了投资达3.4亿元的北国枣业公司红枣深加工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北国枣业公司已与5244户枣农签订了1万多吨红枣销售订单,与贫困户签订每公斤不低于3元的收购协议,涉及贫困户3277户,预计户均增收5500元。

  

  暖心政策惠民生

  “把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实落地,用足用好,让广大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清涧县委、县政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着这一工作理念。

  在清涧县折家坪镇,许多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喜人变化。一条条水泥路绿树掩映,一片片农田整齐划一,一个个养殖场依山而建,清凉甘甜的自来水接到房内,贫困村民的房前屋后焕然一新。

  “我们农村以前地陡、路窄、喝水难,干什么都不易,你再看现在,地平了、水有了、路好了、山绿了。”折家坪镇东沟村党支部书记白军培说。

  “晴通雨阻、人背畜驮”的场景曾是清涧县乡村道路的真实写照。如今,对于通村的水泥路建设,当地的老百姓称赞不已,都说这是政府办的一件大实事。清涧县重点围绕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坚持依托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加强贫困村交通道路建设,实现全县351个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的目标。

  交通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建设……这些让清涧县群众所津津乐道的变化,都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带来的喜人变化。目前,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率100%,自然村通动力电。从2014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3个行政村,共投入资金1.15亿元,共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8.63万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5%。

  盘点近年来扶贫政策给清涧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欣喜变化,着实令人欣慰,一项项扶贫举措、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一件件惠民实事、一幅幅民生图景,传递出了脱贫攻坚为枣乡人民带来的喜人变化。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1-02/34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