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李晓军 杨崇洁 郭振兴
“村里喊开会了,我得早点去!”金秋时节,知了声声,机车突突,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村民李建松吃罢午饭就开着自家的农用小货车,风风火火朝五组路口赶去,近处的居民张义安则早早搬来小板凳在树荫下等候。
“今天请大家来,是要就村里推选‘红管家’,听听大家的意见。”村党支部书记王春红站在围坐着的村民中间说,“‘红管家’可不是官哦,选出来是要为大家服务的,须得是责任心强、作风硬、群众信任的人……”
“李健松不错,为人热心快肠!”“选王建敏,他有担当,路子也广!”当天,在村民们举手表决下,11名“红管家”正式履职,每人联系服务10户群众,构建“党支部-红管家-群众户”的工作网格。
“户户村民有代表,各个代表代村民”。在桃园村,这样的群众会每月至少开一次,义务劳动也至少一次。
凝聚力从何而来?王春红回答:“打开群众话匣子,走进群众心窝子,我们把每一个村民当成家人,通过干实事、办好事,把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
走进桃园村一组,绿道步步景,乡野处处新,迎面遇上的老乡头戴草帽正忙着晾晒玉米和芝麻。
“大姐,今年玉米收成怎么样啊?”“前段时间高温干旱,受了些灾。”也许是怕记者担心,她拿起两根玉米棒拍了拍说,“多亏了前些年村里号召大家修渠清淤,用抽水泵从沟渠抽水灌溉,你看籽粒还不错呢!”
地处鄂北岗地,桃园村被称为“旱包子”上的“旱尖子”。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后进村,怎样才能解决种粮“望天收”的困境?王春红提议全村党员干部带着铁锹到村委会开会,商量挖渠、修路。
起初,有的群众不愿意做义工,王春红便给他们发工钱。后来,听说这些工钱是王春红自掏腰包,村民们坐不住了。大家找到村会计,把工钱全退了。会计一数,有3万多元。一个冬天的时间,干部群众整修田间道路18条、排水沟32条、渠道清淤8000多米,让村里的农田重新实现正常灌溉。
“村里免费送米送油,志愿者帮忙洗头理发。我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女儿也在外地,有急事打这个电话,就会有人上门服务。”午后阳光正好,79岁的“空巢老人”周爱云正倚着大门晒太阳。家里的墙上,张贴着爱心帮扶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