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老人盼精神关怀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李陈
“孩子们初三一大早,就返回外地打工了。你们正月十五要是回老家,一定过来坐一坐啊……”大年初八,记者打电话给家住石首市桃花山镇漆家铺村姨奶奶拜年,老人流露出短暂团聚过后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团圆过后伤离别,最是孤独春节后!很多家庭经过春节假期的短暂相聚,节后子女们纷纷离开老家返回务工地,一些老人继续“空巢”,从“喜”到“悲”的落差,让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出现“节后孤独症”。 记者的姨奶奶育有两女一儿,相继成家后,孩子们都外出打工了。近十年来,她和老伴在老家照顾年幼的孙子,接送上学,做饭洗衣,还要种地养猪,辛苦不说,最让他们煎熬的,还是一年到头都难得见到孩子们,孙子有时吵着要爸妈,也让他们伤心。 为迎接孩子们回家过年,姨奶奶老两口,进入冬至就开始腌晒腊肉腊鱼、灌香肠、打糍粑、卤菜、炸肉、炸丸子,忙得不亦乐乎。腊月二十五,儿子、媳妇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赶到了家,还带回十多万元钱,还了老家盖新房的欠账。正月初二,两个女儿和女婿也带着外孙们回家看望老人,一家人欢欢喜喜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十分开心。 由于担心节后工作不好找,儿子媳妇早早就买好了初三返程东莞的车票,女儿女婿也要返回婆家张罗新一年的打工规划,看着子女们远去的身影,姨奶奶和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一样,经历着从“团圆”到“分离”的巨大心理落差,最近一阵子,她和老伴总是睡不着觉。 老人节后孤独、失眠;孩子们伤心、郁闷,这种现象在农村很普遍。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程自立教授指出,亲人缺位造成的情感缺失不容忽视。要缓解这一症状,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留守人群关爱。 专家建议,节后,儿女们尽量不要一起离家,要给老人一点“过渡期”,离家后还要多给老人打打电话,多给老人精神关怀;同时,老人也应学会自我调节,节后转移注意力,多和子女通电话、视频聊天,与周围邻居多交流或参加一些老年人适合的广场舞等集体活动,尽快将心理落差调整过来;第三,村委会和社区应组织多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给农村老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让老人们多一些精神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