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外来入侵生物——豚草 |
|
零零社区网友 1970-01-01 互联网 |
|
防治外来入侵生物——豚草 农村新报讯 (一)起源和分布 豚草,别名艾叶破布草、美洲艾。起源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现分布于美洲、亚洲、澳洲和大西洋群岛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豚草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东南沿海,现已扩散到我国23个省(市、区),并呈继续蔓延之势。 (二)识别特征 茎直立,茎粗0.3至3厘米,株高5至90厘米,也有高达2米以上的。茎通常为绿色,也有许多呈暗红色,茎上通常生有瘤基毛,具纵条棱,较粗糙。 (三)生物学/生态学 豚草是一类典型的短日照、喜光植物。夏至过后,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迅速进入花期。我国豚草大量出苗在4月中旬至5月初,营养生长期5月初到7月中旬,蕾期7月初至8月初,开花期7月下旬至8月末,果熟期为8月中旬至10月初。 豚草易在受人为干扰的土壤中生活,且一旦侵入新环境,因其生命力强而难以防除。 (四)主要危害 豚草产生的花粉是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致病原,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危害人类健康。 豚草可混杂并侵入玉米、大豆等田地,以及管理不善的蔬菜地、果园、桑园、苗圃、牧场等,由于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都有明显抑制作用。①吸肥吸水能力、再生能力极强,与作物争水、争肥,引起土壤干旱贫瘠;②竞争能力极强,包括生长旺盛形成的光竞争优势和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 (五)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在豚草个体数量不大的地区,采用人工拔除是一种有效的简便方法。拔除的豚草幼苗要切去根部,地上部分就地烧毁或集中沤制绿肥。 2、化学防治 常用的药剂主要有:西玛津、阿特拉津、扑草净、取代脲类和二苯醚、“2,4-D丁酯”、敌草快、百草枯、草甘膦等。如10%甘草膦和20%克无踪对豚草起直接杀伤作用;20%二甲四氯药剂对豚草产生茎叶致畸作用,抑制豚草生长;75%阔叶净能导致豚草矮化,影响其生长能力。 3、生物防治(1)用豚草条纹叶甲防除 豚草条纹叶甲能对豚草起到显著的控制效果,在前苏联成功地控制了豚草的蔓延和危害。(2)病原菌防治豚草 真菌:白锈菌对豚草有较强的控制效果。在温度16.7~18.4℃情况下,往豚草幼株上喷洒白锈菌孢子悬浮液并保持液滴4 小时以上可使豚草感病,叶背面长出许多白色小孢,叶正面在小孢处褪绿。 细菌:万寿菊叶斑病病原菌可使豚草叶片长出褪绿的叶斑,同时顶端黄化。 4、替代控制 豚草是喜干扰、怕胁迫的一年生植物,可以用不喜干扰而耐胁迫的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替代控制;且豚草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发芽要求一定的光、温条件,用替代植物遮荫,减少光量、光质和土壤干扰,可造成种子的强迫休眠和二次休眠;另外,豚草存在缓慢生长阶段,用替代植物在此阶段造成强大的冠层压力就可以抑制其旺盛生长。
|
|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29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