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合生金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聚合生金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刘洪浩 周洵

    初夏时节,走进利川市谋道镇响水村,但见连片的桃李迎风起舞,响水洞下的水塘里,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嬉戏。
    3年前可没有这样的喜人景象。变化,发生在利川市工商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工作队带领村民组建合作社发展产业,让昔日沉寂的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地入社 合力拔穷根

    响水村共有土地1130亩,但长期处于“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农户分散种植状态,没有一样有点儿名气的农产品,更谈不上集体经济收入。
    2015年7月,扶贫工作队进村。得知邻村的新起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富新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菜、种果,干得风生水起,就热情地邀请他们来响水村吸收社员,发展基地。2个月后,本村的能人也被带动起来,尝试着成立了响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源头活水家庭农场。到2015年底,根据各家不同的喜好,全村130户村民在4家新型经营主体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随后,土地和资金纷纷向新型经营主体聚集,共流转土地近800亩,村民带地入股230亩,现金入股80万元。“考虑到4个新型经营主体容易各自为战,恐不利于产业发展全村‘一盘棋’,2016年元月,我们动员他们联合成立湖北飞泉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全村产业发展。”扶贫干部余家斌介绍。
    集中力量好办事,冬去春来,公司组织的近十台挖掘机打破了山村的沉寂,将集并的1000多亩乱石嶙峋的山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行、保土保肥的田园。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产业融合 果香鱼儿肥

    正对着响水洞瀑布的一片开阔地,成为养生态鱼的首选区域。“这里水质好,附近的苏马荡旅游区消费群体又庞大,公司让我在这养生态鱼,渔旅结合。”公司下属的一合作社负责人姚安平介绍。
    2016年底,20亩鱼塘里3万多斤鲜鱼,被抢购一空。付工资1.8万元后,还净赚5万多元。今年,在苏马荡夏季旅游高峰到来之前,鱼塘里已有5万多斤鲜鱼。
    连片的耕地上,公司请来的农技专家姚银成认为,可以应急谋远,长期主导产业确定为林果业,短期可在两三百亩较为平坦的区域,种上蔬菜和马铃薯,缓解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经过调研,公司引进青脆李、翠红李两个品种来种植。如今,500亩的李树,有的已经开花。
    今春,他们又从山东引进了一批桃树苗,有6月熟的“突围”,7月熟的“川岛”,中秋熟的“秋彤”和国庆前后熟的“映霜红”。“错峰上市,才可卖个好价钱。”姚银成说。
    林果产业前景十分可观,3年后整体挂果,李子最低亩产2500斤,按最低价5元计算,500亩可实现产值625万元;400亩桃树,亩产最低5000斤,按均价1.5元计算,也有300万元产值。

  村民喜收四重礼

    全村80%以上都是旱地,往年年成不好的时候,常常是个亏账。现在,每年每亩80元的土地流转费,是村民一笔稳定的收入。
    务工收入是村民的第二大来源。贫困户姚安林,把6亩地入股后,又被聘到基地务工。“摘辣椒156斤,78元……粗略加了下,小半年已有7000多元!”像姚安林这样领到工资的,今年上半年就有39户,共领工资7.2万元。
    一些惠农项目必须依托新型农村经营性主体才能落地,有了合作社和公司后,村民们有了第三重收入:2017年,公司获批成为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基地,获18.6万元补贴,社员亩均领补贴1000元。今春,公司实施700亩耕地的地力提升项目,凡在果园套种油菜的社员,亩均可领150元补贴。48万元产业路修建统筹资金在公司落户,一条长6公里、宽4米的产业路已建成。
    第四重收入来自公司分红。公司负责人姚富强介绍,公司纯收入的10%将用于股东分红。
    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因产业发展得到提升。余家斌介绍:“公司承诺,5%纯收入上交村集体,5%用来赈济鳏寡孤独。”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