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打造三美畜牧业 荆楚肉香飘全国

零零社区网友  1970-01-01  互联网

图文:打造三美畜牧业 荆楚肉香飘全国——湖北省畜牧兽医工作亮点扫描    农村新报讯 图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湖北金林种养结合养猪基地
  图为武汉种猪拍卖会盛况空前
  图为监利县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一角
  图为襄大严把食品安全关
  图为湖北神丹公司皮蛋生产车间
  图为仙桃神康牧业种植基地
  图为松滋公路动监站检查动物运输车辆
  图为宜昌百里荒牧场

    湖北是畜牧大省,正加速迈向畜牧强省。近年来,全省畜牧兽医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走出了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协调发展之路,“周边水土净美、养殖环境优美、畜产品安全味美”的“三美”畜牧业正从愿景变成现实。

  “优”字为重 由多转强

    荒山种牧草,遍地是牛羊。恩施市盛家坝乡海拔1300米的山顶上,绿草茵茵,成群的恩施黄牛正在自由觅食、撒欢。湖北犇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此种了2000多亩高端牧草,让几百头牛天天能吃青饲料,成功开发出富硒雪花牛肉,市场价2000多元/斤。
    油菜不产油,玉米不收棒,改行喂牛羊。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研究推广的饲料油菜与全株青贮玉米连作,在冬闲田里为牛羊生产“物美价廉”的营养餐。实验证明,饲用油菜产量较豆科牧草高一两倍,牛羊吃了,每天多增重107克,肉质也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省不断调优畜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抢抓南方现代畜牧业推进行动、退耕还草等项目的实施,推进新型饲草及饲用油菜科研攻关。以畜定草累计种草保留面积335万亩以上,紫花苜蓿、青贮玉米推广示范面积22.2万亩。
    2017年,全省牛、羊分别出栏107.86万头、557.1万只;牛、羊分别存栏237.98万头、501.2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2.7%、6.4%。上个月,全国知名的科尔沁牛业进驻老河口市,计划养殖肉牛10万头。我省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母畜养殖实现了增量增质。湖北的牛羊肉,开始畅销外省。
    常言道,猪粮安天下。我省是生猪养殖大省,也是生猪调出大省。面对竞争激烈、起伏不定的猪市,全省畜牧行业苦练内功,主动出击。
    以标准化“四级联创”为抓手,调优规模养殖结构,鼓励养殖场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同时,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2017年,全省生猪出栏量4299.63万头,存栏2451.62万头。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数稳居全国前列,部级示范场达177家,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超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基础优良,地理位置优越,使我省成为全国养猪业的资本洼地、竞技高地。温氏、正大、牧原等养猪大鳄不断扩大在鄂投资。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我省10多家本土养猪企业联合成立湖北今楚首创养猪股份有限公司,年出栏量达300万头。武汉金龙等企业还走出湖北,在外省养猪。
    与此同时,特色生猪也在悄然发展。恩施黑猪等老猪成新宠,满足着消费者高质量、个性化需求。
    亿只鸡、亿只鸭,湖北禽业勇闯天下。近年来,我省不断提高禽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程度,扶大壮强,培育了神丹、襄大、神地、宇祥等一批龙头企业。2017年,全省禽出栏5.08亿只,存栏33480万只,蛋产量164.75万吨。禽蛋出口量稳居全国前列,周黑鸭风靡全国、飘香海外。
    我省还利用富集的自然资源,发展地方鸡产业。每年饲养地方鸡达1亿只,其中规模化生态养鸡占6000多万只,年产优质生态土鸡蛋18万吨以上。由我省体系专家创新集成的规模化生态养鸡“553”模式,入编农业部蛋鸡主推技术向全国进行推广。
    蛋价频繁“过山车”,如何确保养殖户收益?浠水与大连商品交易所、长江期货合作探索开展鸡蛋期货交易,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畜牧部门大力推广蛋鸡“124”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一只鸡净收入可增加10元左右。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团队等科研力量,向生猪育种金字塔尖发起冲击。
    正在推进的生猪联合育种项目,致力于培育优质华系种猪品牌,突破国外种猪对我国的垄断。连续举办了十七届的中国武汉种猪拍卖会,已成为全国育种企业的竞技场、交流会。
    持续开展黄牛和山羊保种及产业化开发利用,“牛气冲天”“羊”名天下实至名归。
    夷陵牛成中国黄牛新品种,与恩施黄牛等位列国家品种名录,均成功开发出雪花牛肉。郧西马头羊被誉为“中国羊后”,入列国家重点品种科研开发项目,羊种卖到了全国100多个县市。宜昌白山羊也不甘示弱,2015年以176.78亿元的“区域品牌价值”登上中国品牌价值榜单。
    加快地方鸡新品种培育步伐,越来越多的“湖北鸡”成为“国字号”。
    神地公司与吴常信院士合建院士工作站,助力荆门黑羽绿壳蛋鸡纳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湖北欣华生态畜禽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省内外科研机构培育出“欣华2号蛋鸡”配套系,填补了国内地方矮脚鸡品种空白。

  “安”字为先 守住底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让人们吃到放心肉,我省畜牧部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把控住了从圈舍到市场的全过程安全。
    以探索防疫工作创新为契机,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对动物疫苗实行全程监管。疫苗招标,改三年一招为一年一招。从疫苗申报到空瓶回收,六个环节,全部登记,品种、数量还得对得上。探索防疫职业化新路径,提高防疫员管理效率及收入水平,常年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有效阻击了H7N9流感的入侵,全省羊布病总阳性率从2015年的1.5%降至去年的0.39%。
    以监测整治齐抓共管为支撑,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开展“查责堵漏、从严监管”暨“五查五堵”专项行动。选取郧阳区为驻点市县,全程参与其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协助推广“监管网格化,责任可追究;评估常态化,风险可管控;服务多维化,安全可保障”的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
    以加强痕迹化监管为抓手,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全省80%的县(市、区)已建成收集或处理体系,实现全程实时动态监管,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省实现产地检疫全覆盖,推行电子出证,严把入场查验关、检疫申报关、违禁药物监管关、检疫出证关、无害化处理监督关和防疫巡查关等“六关”,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率100%,屠宰检疫率达100%。
    以推进诊疗点转型升级为依托,提升全省兽药经营环境。
    全省兽药GSP店由2015年的3337家减少到1239家;乡村兽医诊疗点创建由2015年的7个雏形增加到1169个升级版,全省乡镇兽药经营市场秩序良好,乡村兽医诊疗服务规范。全省建设了25个乡镇畜牧服务中心,提升了基层畜牧服务水平,改善了基层服务人员工作条件,示范效应十分明显。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