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图文:凝心聚力抓创建“建管养运”见真功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图文:凝心聚力抓创建“建管养运”见真功——江陵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纪实    图为江陵县委书记刘勇(左二)调研农村公路。
  图为农村学生坐上了农村公交车。
  图为农村公路扮靓美丽乡村。
  图为绿色、安全的三湖香樟大道。
  图为抢修破损路面。

    6月25日,从省交通运输厅传来喜讯:江陵县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近年来,江陵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公路作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打赢扶贫攻坚战、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与系统推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四好农村路”创建合力,依托全省“村村通客车”示范县,“六个达标示范工程”的良好基础,凝心聚力,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上狠下功夫,全县农村公路交通环境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夯实创建基础
    为夯实 “四好农村路”创建基础,江陵县从路网规划入手,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四个结合”,统一建设标准,狠抓安全防范,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注重规划引领。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扶贫攻坚战和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强化顶层设计,以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方向,利用江陵即将形成公铁水空一体化的交通优势,做好农村公路与铁路、国省干道的对接工作,打通偏远乡镇和行政村的交通脉络,发挥农村公路“舒经活络”功能,构建主干相连、镇镇相接、村村相通、“合理布局,联网成片”的农村公路网络。
    注重“四个结合”。将“四好农村路”与新型经营主体、精准扶贫、农旅一体化、美丽乡村相结合,建设东、北、西三条循环线218公里,覆盖10个乡镇、管理区,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带动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缩小了城乡差距。
    注重标准统一。2017年,全县投资1840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7公里、通村水泥(油)路提质工程13公里、危桥改造114延米,统一将3.5米路面扩宽至5.5~7.5米,完成道路绿化植树6万株,并计划2018年-2020年完成提档升级及新建公路里程338公里,危桥改造46座,打造美丽农村路300公里,每年打造示范乡镇1-2个。现已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6.4公里,危桥改造7座150延米。
    注重安全防范。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713公里,集中排查发现安全隐患797处。全县整合各项资金2800万元,申请专项资金237万元,对完成较好的乡镇按照资金总额20%给予奖励。目前,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四年任务已于今年6月30日全面完成,隐患整治里程522公里。

  完善管理机制
    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交通部门主动作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江陵县呈现全民创建“四好农村路”的良好局面。
    政府主导。县成立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四好农村路”奖励实施方案》等多项文件,建立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养责任体系,成立了“江陵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形成了政府有专班、部门有机构、乡镇有专人、村组有队伍的四级协同管养体系。
    交通主抓。抓管理体制创新,全县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建立了交通路政和交警联合治超的管理机制,指导乡镇、村配合治理超速超载、违规占道、违章建筑及其他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行为,切实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抓管理理念创新,推进农村公路“养管分离,田路分家、宅路分家”,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强路域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公路经济带”,打造了三湖管理区“香樟大道”和“情侣大道”等路域绿色风情新景观,秦市乡永和村、资市镇青山村的“一路一景、一村一品、一线一色”的特色美景,形成了“在景中建路,在路中布景”的美丽画面;抓路政管理创新,在全县农村公路两侧张贴宣传标语和村规民约,利用执法宣传车进行公路法律法规宣传,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全员参与。通过电视、网络、路牌、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强化民众爱路、建路、护路意识。近两年,企业和个人捐款、群众投工投劳达840多万元,全县水利、国土、林业、公安等17个部门,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一事一议资金458万元,此外,还大力实施绿满江陵行动,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2亿元,撬动各类社会资本近2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工作,全县出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社会广泛参与“四好农村路”创建的可喜局面。
    监管加强。为确保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性与统一性,该县明确了各项考核指标;强化过程监督,每月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通报考核情况,并在电视台进行公布;严格考核兑现,拿出奖补资金100万元对年底考核优秀的乡镇进行奖励,对不达标者不予验收拨款,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全县绩效考核。

  重视养护地位
    江陵县通过创新养护机制,明确养护责任,严守养护要求,重视养护地位,把“四好农村路”真正建成农民兄弟的致富路。
    明确养护机制。全县按照每个乡镇、管理区不少于两条以上示范线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机制,筹措资金对“路域环境整治”示范乡镇每季度给予5万至10万元的奖励,以秦市乡为试点,积极探索推广“林、路、渠、亮、运、管、控”等多位一体的农村公路长效养护管理模式。
    明确养护责任。明确县农路局为县道养护、各乡镇(管理区)为辖区乡、村道养护第一责任人;乡镇交通管理中心站通过“定人包村”的形式,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巡查和督导,各村安排日常养护人员,具体负责本辖区道路的日常养护,并做好养护巡查记录,确保农村公路“实、安、舒、美”。
    明确养护要求。严格按照《江陵县“四好农村路”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执行“八无”养护工作目标,即:路面整洁无杂物;路基稳固无塌方;路肩牢实无杂草;边坡稳定无缺口;桥涵完好无破损;边沟畅通无堵塞;标志醒目无缺陷;路权维护无侵害。2017年,全县农村公路实现“八无”目标达218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

  提升运营水平
    积极发挥市场主导功能,做好政府监督,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四化同步”,促进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走得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提升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水平。
    扶持企业保运行。通过收购、入股、整合个体经营户等方式,全县形成了国有为主、民营为补充的客运市场良性发展态势,发挥了企业在客运市场中的主体作用;落实扶持政策,制定亏损线路财政补贴考核发放办法,全年发放补贴70万元;执行农村客运车辆燃油补贴政策,全年发放补贴632万元。
    “四化同步”抓管理。探索形成了政策引导、公司改革、区域经营、社会支持“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组织方式公司化、市场营运区域化、客运发展公交化、安全监管规范化“四化同步”,并从四个方面着手狠抓管理,有效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做到了近年来农村客运“零事故”。
    “两个衔接”促发展。城乡客运公交管网衔接和城乡物流配送衔接的实现,加快了农村公路运营发展。全县已建成8个客运站、137个候车亭、231个招呼站,开通了38条农村客运班线,169台客运班车日发班1012次,村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客运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城镇相连、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为中枢,以镇级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为支点,以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为终端,实现区域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形成了“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1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