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望乡树,铺开乡亲致富路

网友投稿  1970-01-01  互联网

望乡树,铺开乡亲致富路——京山孙桥镇对节白蜡产业发展走笔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张夏洁 郑龙刚

    1979年,一种在京山孙桥镇被人们称为“望乡树”的树种,迎来了自己崭新的名字:对节白蜡。
    这个被誉为“活化石”和“盆景之王”的稀有名贵树种,不仅让孙桥人得到了实惠,更成为了孙桥镇独特的代名词。
    近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实地探访了对节白蜡产业给孙桥镇带来的变化。
父子传承的盆景园
    7月17日下午,京山市孙桥镇五泉庙村七组村民章威的盆景园里,一排排微型对节白蜡盆景把院子里挤得满满当当,一家人正忙着给盆景浇水。“对节白蜡盆景每一个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按照对节树的尺寸、造型,最小的两三百元,大的可卖到数千元。30公分到60公分的最好卖,价格不超过600元,走亲访友送礼最合适了。春节生意最好,都是开车直接上门来拖。”章威介绍,他家的盆景都拍了照发到网上,网友看中拍下后就直接快递过去。
    今年35岁的章威,子承父业经营盆景园已经有10年。父亲章吉卫从1998年开始这门营生,是孙桥镇最早做微型对节白蜡盆景的。
    如今的章吉卫,主要负责栽培盆景,生意全部交给儿子打理。“淘宝、发朋友圈这些我不会,他们年轻人会弄。”章吉卫告诉记者,家里现在一共有20亩对节树苗木基地,过去这些地只能种板栗,一亩赚不到500元。
    记者看到,章威家的房前屋后一共停了4辆车:两辆小车、一台小货车、一台铲车。“铲车是用来制水泥盆的,除了自家用,还给周边的乡亲供货。”章威带记者来到他的制盆车间,里面大小模具、各种工具一应俱全。“现在全家人都围着盆景园转,连70多岁的爷爷也在帮忙,一年的销售额有50多万元。”
    父十年,子十年。父子接力间,一家人的生活因为对节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孙桥人的“摇钱树”

    章威家的盆景园,也是孙桥镇对节白蜡产业的一个“盆景”。目前该镇有对节白蜡园390家,大中型对接白蜡树1200万株,年生产白蜡幼苗1000万株,年产值已经达到2.6亿元,从事相关产业人数超过7000人。
    给孙桥镇带来巨大财富的对节白蜡,原名“望乡树”,原生种群仅分布于大洪山南麓,以坐落在孙桥镇的虎爪山林场最为集中。直到1979年,经林学界专家考证后,确认此树种属于木犀科白蜡属的一个新种,为世界珍濒危物种,才正式定名“对节白蜡”。“对节树的发现和命名是学术突破,其产业发展则是孙桥人开拓创新的结果。”孙桥镇镇长袁向红给记者讲起了对接白蜡产业的发展历程。
    1993年,当时的小花苑村党支部书记蔡平安在武汉路过花鸟市场时,看到树蔸制作的盆景居然能卖钱,马上想到了山里千姿百态的对节树蔸、树桩,岂不是制作盆景的绝佳选择?
    村民统一思想后,说干就干。1994年春,京山小花苑花木盆景公司在孙桥镇梭罗河畔成立,开始制作销售对节白蜡树蔸盆景。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该公司制作的对节白蜡盆景《横空出世》荣获金奖,对节白蜡亦被评为植物类金奖。这让对接树顿时声名大噪,孙桥人还开发出了对节白蜡造型景观大树,销售范围覆盖武汉、北京、上海、山东等20多个省市。
    数十年过去了,这株曾被认为不值钱的“杂树”,如今已成为孙桥人的“摇钱树”。

    呼之欲出的对节白蜡小镇

    “对节树生长慢、树形独特、适应性和可塑性强,并有区域独特性。”袁向红介绍,以对节树为核心品种,孙桥镇苗木产业发展迅速。
    10年前,尝到种植对节树甜头的罗学文成立了绿源苗木盆景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动村民以土地、技术、现金入股,合作社已发展到2000多亩苗木基地,亩均年产值在6000至1万元之间。“合作社还承接京山、武汉等地的园林工程,社员除了入股分红,还有务工收入,有经验的园艺师年收入可到8万-10万元,挖树栽树一年也有三五万元。”罗学文告诉记者。
    随着对节树经济价值的提升,为保护野生种群、防止盗伐,虎爪山林场内集中分布的2万多亩对节白蜡原始群,2016年已被划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市场上的对节树都是采用扦插、籽播等方式人工培育。“野生种群的保护也是对产业的保护。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产业才能持久。”虎爪山林场副场长张荣洋介绍,今年6月,林场新发现的对节白蜡新品种“京翠”已经获得国家林业局认定。“这个品种不仅树形紧凑,而且叶色更浓、页量更大,更适合城市绿化。”
    改革的浪潮未曾停歇,孙桥人的梦想仍在延续。2018年初,湖北省首批20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孙桥镇榜上有名,这也是全省乃至全世界唯一的对节白蜡特色小镇。

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