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预计早稻仍将增产 稻米市场积“弱”难返

网友投稿  2021-07-20  互联网

继夏粮丰收后,早稻即将收获。在早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早稻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虽然当前稻米市场压力重重,短期走势仍难改观,但新季早稻高开可能性较大。

  随着盛夏来临,华南部分地区早熟早籼稻已开始收获。广东汕头市、台山市、高州市、开平市、廉江市等地在6月底已开启早稻收割。廉江市早稻每50公斤收购价为145元,同比明显高开。进入本周后,早稻收获范围逐步增大,新稻也将零星上市。目前国内早籼稻价格同比涨幅仍较高,加上新季早稻质量总体可能好于上年,预计新季早稻上市后高开概率较大。

  南方遭遇持续降雨 

  当前正值主汛期,南方早稻进入灌浆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中稻处于分蘖拔节期,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6月中旬以来,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至八成,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

  部分地区强降水、寡照天气对一季稻分蘖和早稻抽穗扬花、灌浆不利,加上今年部分地区开春天气不利,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早稻受“倒春寒”影响,播期推迟,群体不足。但后期生长情况不错,目前长江中下游、华南地区早稻长势总体较好。

  截至7月2日,江南大部早稻处于抽穗期,华南大部处于乳熟至成熟期。全国早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1%、79%,与前一周相比,一类苗增加5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一类苗增加3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3个百分点。

  目前南方地区天气已逐渐放晴,预计一周左右时间南方地区就将迎来大面积收获期。气象预报显示,未来1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带北抬,洪涝灾害程度将轻于上年。在早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早稻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

  国际米价持续下跌 

  随着东南亚国家春季稻米陆续上市,国际市场米源充足,加上疫情形势好转,而大米需求不振,二季度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跌,近期跌势有所加快,部分国家年内跌幅已超20%。

  7月初,泰国5%破碎率白米报434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3美元/吨,较年内最高点大幅回落135美元/吨,跌幅达23.7%;25%破碎率白米报427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1美元/吨,较年内最高点大幅回落125美元/吨,跌幅达22.6%。越南5%破碎率白米报468~472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448~452美元/吨,周环比均下跌10美元/吨,较年内最高点分别回落50美元/吨、45美元/吨。印度大米低价优势明显,整体较为抗跌,5%破碎率白米报388~392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58~362美元/吨,周环比持平,较年内最高点分别回落20美元/吨、10美元/吨。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报408~412美元/吨,25%破碎率白米报353~357美元/吨,周环比持平,较年内最高点分别回落45美元/吨、55美元/吨。

  虽然5月份受全球疫情二次暴发影响,我国大米进口出现下降。6月份因广州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加之印度疫情的余波影响,预估大米进口还会有所放缓。由于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跌,而人民币汇率持续在低位波动,进口大米与国内大米的价差有所拉大,大米进口的动力将会增强。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好转,预计三季度后我国大米进口可能又会增加,这将加剧国内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稻米压力远超预期 

  往年,随着农户余粮出售殆尽和地方储备稻谷轮出告一段落,稻米市场在二季度末往往会止跌企稳,缓慢探底回升。但今年因前期稻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稻谷供应持续增加,导致市场供应压力无法缓解,稻米市场也持续走弱。目前稻米市场的压力不仅没有减少,甚至还在增加。

  定向销售或将再启。为加快政策性稻谷库存去化,调控稻米市场,上年国家对超期储存稻谷实行了定向销售,累计成交900万吨。近期,市场再度传言国家将投放超期储存稻谷,投入量预计约200万吨,主要为2015年至2017年产稻谷,拍卖底价1500元/吨。其中,安徽98万吨,江西35.8万吨,四川23万吨,湖南24万吨,河南8.7万吨,湖北8万吨,江苏4.5万吨。定向销售稻谷按规定将采取粉碎后混合小麦直接流向饲料市场,不得流入口粮市场,表面看对稻米市场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影响仍存。因为超期储存稻谷定向销售后,将会造成市场现有稻谷对玉米的替代减少,等于减少了稻米的需求,且本次稻谷销售底价较低,将对玉米和稻米市场构成一定冲击。同时,市场还担心部分企业在利益驱使下,将购买的定向销售稻谷绕过监管非法流入口粮市场,对市场构成直接冲击。

  大米进口快速增加。由于国内外稻米存在较大价差,尤其印度大米价格十分低廉,导致国内进口激增,今年1月至5月我国大米进口达225万吨,同比增加127万吨,增幅129.5%;大米净进口达121万吨,同比增加132万吨,加剧了国内市场供应压力。二季度以来国际大米市场持续下跌,国内外价差继续拉大,进口大米利润持续提升,将刺激大米进口进一步增加。如果后期不采取措施,按照目前的大米进口水平测算,今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很可能再创历史新高,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

  稻谷市场存量偏高。由于2020年下半年稻米市场整体走强,大部分主产区没有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只有黑龙江一省启动了预案,托市收购量为570万吨,是2013年以来最少的一年,而上一年主产区的中晚稻托市收购量为2100多万吨。根据产需平衡测算,2020年度稻谷产大于需约800万吨,也就是说,仍有部分结余的稻谷市场无法消化。同时,2020年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销售成交国家政策性稻谷1722万吨,同比增加461万吨,大大高于2020年产稻谷的托市收购量,这还不包括定向销售的稻谷。而在之前年度,托市收购的稻谷数量均大幅高于政策性稻谷的销售量。由于市场持续走弱,而粮源十分充足,企业和贸易商均以消化库存为主,无力采购更多的稻谷,导致今年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近期持续遇冷,地方储备稻谷轮出也频频流拍。

  市场人气较为低迷。众所周知,我国稻谷产大于需,供应充足。之所以上年四季度以来走势强劲,而今年春节后持续走弱,关键是信心问题。去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和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大宗商品出现持续上涨行情,推动物价节节攀升,国际粮价也持续上涨,增强了稻米市场的看涨信心,市场主体囤粮惜售心理较强,推动稻米市场持续走强。而目前,除原油市场仍在创出阶段性新高外,大宗商品筑顶迹象明显,国内玉米、小麦市场出现冲高回落,国际大米价格也持续下跌,尤其是泰国大米下跌幅度较大,将影响国内稻米市场人气,市场主体采购更加谨慎,使本已走势低迷的行情雪上加霜。

  虽然短期稻米市场压力重重,上涨困难,但下跌空间也十分有限。尤其是黑龙江圆粒粳稻持续围绕最低收购价震荡,基本上已跌无可跌。前期涨幅较大的地区和品种走势则相对较弱,跌幅相对较大。随着物价上涨,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下降,农户惜售心理也将增强。为保护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今年国家给予了一次性财政补贴,未来稻谷最低收购价存在继续上调的可能,也将对后期稻米市场构成支撑。




http://farm.00-net.com/news/3/2021-07-20/273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