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夏”生产大幕即将拉开 小麦增产丰收在望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5-27  互联网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即将大规模收获。根据农业农村部预计,今年小麦会是一个好收成,产量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小麦非优势产区通过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多的调下去,少的调上来,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品种,做好田野里的加减法,也换来了产业布局的一手好牌。

  麦浪滚滚,清香袭人,一片金黄预示着丰收在望,这是记者在河南省濮阳市新习镇麦田里看到的景象。新习镇人马向阳承包了将近70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优质小麦,他欣喜地说,由于麦播基础好、底墒足,生产关键期天气条件有利、田间管理到位,目前小麦群体适宜、个体健壮,丰收在望。

  马向阳:从目前的现状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经过我们前期测产,小麦产量应该能稳定在1200斤左右,相比去年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经过农技专家的取样和测产,预计马向阳种植的优质小麦平均产量可以达到600公斤/亩,与2018年相比每亩增产70公斤。丰收的背后,既有天气给力和田间管理到位的原因,也与品种改良和科学生产的助力密不可分。

  马向阳:各级农技部门经常来上门指导,把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播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带到农场,进行现场指导,这也是我们能够丰收很主要的一个原因。第二,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种植结构上这两年濮阳市大力推广强筋小麦,重点推广的是新麦26这个品种,这也是适合濮阳种植的一个品种。

  分蘖七八个,长势很喜人,不负好时光,希望的田野勃发着生机,这是我国广阔麦田里此刻的景象。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冬小麦面积稳定,长势好于去年,夏粮丰收在望。《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伴随着化肥减量增效计划、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行动、旱作节水高效技术等科学生产的助力,今年全国粮食产量将持平略增,其中小麦的产量将达到1.3亿吨。

  眼下,“三夏”生产大幕即将全面拉开,湖北省襄阳市打响了全国麦收的第一枪。在襄阳市南漳县胡家营村,9台联合收割机在麦田中来回穿梭,慧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胡传平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麦品质好,质量高。

  胡传平:今年一亩地产量比去年要高出两百多斤,今年预计的产量能达到八百斤左右,而且今年雨水好,小麦的品质、质量都还可以。

  今年,襄阳市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71.87万亩,同比增加1.12万亩,经初步预测,小麦增量增产基本已成定局。襄阳市南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家普介绍说,近年来,南漳县的农机以每年3000台的数量在增加,从种植到管理再到收割,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超过了85%,农业机械化不仅提升了农作物耕种管收的效率,而且提高了产量,确保了小麦的颗粒归仓。

  李家普:第一,机械进行精量播种,增强小麦的透光、透气性,提高它的产量。第二,绿色防控有效的防控小麦的病虫害。第三,推广新型的收割机械,像今年增加了三百多台先进的收割机,来降低收割期间小麦的残损率。我们采取这三条措施,来保证今年小麦的丰收。

  近年来,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越来越多,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朝晖告诉记者,目前当地已有40多万台(套)农机陆续投入“三夏”生产,他们也将做好服务,欢迎外地农机前来跨区作业,共同收获金灿灿的果实。

  蒋朝晖:外地已经有3000多名机手报名参加我们今年的机收,我们也在全市设立了14个接待站,为跨区作业机手全程搞好服务。

  听,麦浪声声,看,燕子成行,金黄的麦田增添了乡村的颜值,幸福的笑容绽放在农民朋友们的脸上。

  笑容,是情感最真实的表达,也是获得感满满的直接印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丰收的背后,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769亿元,同比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实际增长6.9%,延续了“双增长”的好势头,今年小麦的增收丰产,将进一步充实农民们的腰包。

  小麦主产区丰收在即,而在非优势产区,通过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多的调下去,少的调上来,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品种,做好田野里的加减法,也换来了产业布局的一手好牌。

  这几天,在山西省高平市焦河科贸公司的小杂粮加工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公司总经理张永忠说,今年迎来丰收年,公司正全力打开农产品销路。

  张永忠:我们厂正在组织人力加工生产石磨面粉、小米、杂粮。今年的销售情况比较乐观。

  高平市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小杂粮的种植,目前,全市已种植小杂粮5.83万亩,小杂粮加工企业达到50多家。

  张永忠说,高平市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引导他们这些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走“标准化和品牌化”之路,企业的发展更光明,带动效果也更明显。

  张永忠: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产品农标识认证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有机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小杂粮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将小杂粮品牌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记者了解,仅高平市焦河科贸公司这一家企业,就带动了4个村300多户村民就业。

  河西镇焦河村村民李莉智:我在这里上班有两三年了,这里离家也比较近,能接送了孩子,家里有四亩地都入股到合作社,这里的工资每年有两万多,除了工资还能分红。

  田野里果实颗粒归仓,亿万农民奋力奔向美好生活,到处能感受到蓬勃脉动,这是今日的中国乡村。又是一年丰收时,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菜篮子”的品种更全,农民腰包更鼓,农业“压舱石”稳得很。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27/27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