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马家庄村村民马利斌去年收获颇丰,他利用自己所学的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为周边村庄2万多亩农田进行飞防作业防治病虫害,年收入逾10万元。他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不懂先进技术,种田随大溜儿,按老传统管理农作物,一年到头种几亩责任田只能满足温饱。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对我们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让我们掌握了先进适用的新技术。自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科学种田效果就是不一样。”马利斌感慨地说。
马利斌受益于该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河北省,像马利斌这样经过专业培训的持证新型职业农民共有16.2万多人。据了解,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该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依托“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部署,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形成了完备的培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的能力水平。
为加强培育基地建设,该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标准分产业制定了培育对象遴选标准和条件,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培育对象信息数据库,并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认定,全省共认定省级培训基地209个,实训基地209个,建成农民田间学校445所。
为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特点和生产规律,该省依托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精准对接辖区内农民实际需求,统筹了农业、教育、科研等单位的专业教师,组织了一支由农技推广人员、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精锐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先后组织了550多人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方法,力求在培训内容上求新求变,在方式上有所突破,使农民培训更接地气,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培训方式上,省农广校先后开展了休闲农业骨干、家庭农场主等专场培训,总结的“农广校+农业职能部门+田间学校(实训基地)”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在全省广为应用;唐山市积极探索开展‘3个+’培育模式,即‘授课+答疑,理论+实践,观摩+指导’培育模式;平泉市以特色产业村、示范园区、示范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社(企、村、园)联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巨鹿、围场等地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形成了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培育培训模式。
为使辖区内新型职业农民早日脱贫致富,该省结合当地实际,将62个贫困县全部纳入培训计划,培训产业扶贫带头人9000余人。同时,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开展短期技能培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仅去年,参加短期培训的贫困农民便达18.6万人次。
现如今,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河北省初步形成,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并出现了一些农民创业兴业典型,带动周边农民采用先进技术,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了河北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