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10日,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哈尔滨艾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年第四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治理高峰论坛暨微生物菌剂和中微肥项目对接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代表针对黑土盐碱化、重茬障碍等提出了修复调理方案,帮助农民对症下药。
东北黑土地资源极稀缺,但也面临严重的盐碱化问题。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信息平台处处长陈守伦表示,无论哪种土壤修复技术路径,都必须对症下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副秘书长、钾盐与中微肥产业联盟秘书长亓昭英表示,整个产业将致力于解决肥料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痛点、难点,提供解决黑土盐碱化等的技术、产品和模式。
据统计,我国盐碱地面积约9900万公顷,约3500万公顷可以改造利用。国家盐碱地高效利用产业化研究院院长瞿卫国研究员提出,应构建中国耐盐碱产业现代化结构体系路线图,即建立大耐盐碱产业观、高科技化、整产业链、全绿色化、深融合度、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发展理念。
中国农业大学高子登博士介绍,其团队通过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改良剂、功能性抗盐碱肥料、抗盐碱种子处理剂等结合的盐碱荒地生态修复,在多个区域试点成功。针对巴彦淖尔地区盐碱地,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段路路博士提出,建立“良种+土壤生物技术+栽培技术”体系,实现盐碱地的粮食生产与畜牧养殖平衡协调。 (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