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肖立)肥料对农业生产的价值绝不只是增产!清华大学基于植物细胞营养和植物生长发育控制基础上的新技术将给肥料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祥照,在12月8日“均衡营养肥用于马铃薯种植减肥增效试验项目”的评价会上提出上述观点。
清华大学化工系郭志刚教授从植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生长发育控制研究着手,精确分析不同农作物的植物营养需求结构,与北京天地菁华农业公司合作研发了多种植物均衡营养专用肥。其中马铃薯专用肥连续四年在内蒙古地区试验成功。对此,高祥照出手“点赞”,他认为这将给肥料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担任项目评价的专家组阵容堪称“豪华”。金涌院士为组长,钱易院士为副组长,前国务院参事施祖麟教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祥照为组员。他们对“植物均衡营养专用肥”所代表的肥料设计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也应邀参会,并表示积极支持植物均衡营养肥与农技部门的合作试验推广。
评价组的专家一致认为:对肥料的评价内容应该增加:肥料的生产、使用生态环境效益;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储运加工、消费者体验等整个链条所需消耗的资源量。这样的全方位评价,顺应了国情、民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肥料产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关决策管理部门应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肥料的生产与使用问题,看待肥料对农业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该项目的试验设计重点是“减肥”和提升作物品质。内蒙古商都县的试验数据显示:植物均衡营养肥的施用量为传统施肥量35%的情况下,马铃薯亩产量接近。丰镇市、商都县和兴合县的试验数据显示:植物均衡营养肥的最佳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10。
金涌院士在会上介绍,清华大学化工系有多位教授的研究课题进入农业科技领域,参与打造生态农业4.0的伟大工程。
钱易院士长期专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推行。她提出肥料的施用不仅要考虑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更要研究其残余部分对土壤和水系的影响。
施祖麟教授认为这个项目有两个特色值得关注:一是分子营养学研究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对农产品质量和肥料产业带来的影响;二是清华大学与农业部门以“植物均衡营养专用肥”为抓手的紧密合作。
目前,内蒙古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年鲜薯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排名均居全国第二位。马铃薯既是高产粮食作物,又是附加值极高的高效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