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1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吉林省松原市召开2018年全国秋蝗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蝗虫发生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在分析夏残蝗虫源基数、蝗区生态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秋季蝗虫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
一、发生趋势
(一)东亚飞蝗
预计东亚飞蝗秋蝗总体偏轻发生,天津、山东局部环渤海湾等蝗区中等发生。其中,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山东峡山等水库和生态保护区,以及陕西韩城、河南濮阳、广西象州、海南东方等地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发生面积730万亩,需防治面积358万亩。主要蝗区蝗蝻出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龄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
(二)西藏飞蝗
预计西藏飞蝗在川藏大部常发区中等发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流域等局部偏重发生,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发生面积为120万亩,需防治面积为80万亩;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
(三)亚洲飞蝗
预计亚洲飞蝗在新疆、吉林、黑龙江总体轻发生,塔城、阿勒泰等地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为害的可能。发生面积为25万亩,需防治面积8万亩;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
(四)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
预计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总体中等发生,黑龙江中西部等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775万亩,需防面积为420万亩。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要发生种类为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笨蝗、红翅皱膝蝗、牧草蝗、宽翅曲背蝗等。
二、预测依据
(一)东亚飞蝗夏残蝗面积低于上年和近年平均值据各蝗区统计,东亚飞蝗夏残蝗面积为625.1万亩,比上年、近5年平均值分别减少13.0%、18.2%。其中山东、河南、海南分别比上年减少46.8、20.7、10.3万亩,河北、江苏、安徽、山西比上年减少1.9-7.7万亩,陕西、天津分别比上年增加4.8和4万亩,广西、辽宁与上年基本持平。
各主要蝗区东亚飞蝗夏残蝗密度平均为每亩12头,高于上年的9.4头和近5年均值的11.3头。每亩6-10头、11-30头、31-100头和100头以上的面积分别为380、186.7、50和8.4万亩,同比分别减少13.6%、19.9%、3.5%和71.7%,比近5年均值分别减少21.9%、11.2%、17.9%和1.3%。河北安新、大城,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山东东明、峡山,陕西韩城、大荔,河南濮阳,安徽颍上,广西象州,海南东方等地有每亩100头以上的高密度残蝗点片。
(二)西藏飞蝗、亚洲飞蝗发生基数比去年略减,北方农牧区土蝗发生基数高于去年西藏飞蝗目前在四川发生面积为15.3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蝗蝻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5头,低于上年的7.6头和近5年均值的7头。亚洲飞蝗发生面积为14.5万亩,同比减少13.2%,蝗蝻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0.1头,与近两年持平。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目前发生面积为 1882万亩,比上年同期略增5.5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8.8头,高于上年的6头。
(三)气候和生态条件对蝗虫发生总体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7-8月份,全国主要蝗区气温普遍偏高,环渤海湾、黄河滩区和西北局部降水偏多,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等蝗区降水正常或偏少,对蝗虫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蝗区复杂生态环境增加蝗虫发生隐患,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造成嫩滩、鸡心滩、夹河滩增多,部分水库水位降低、湿地面积增加等因素形成新的蝗虫适生地,增加蝗虫高密度点片发生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