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供过于求,出口受限,“蒜你狠”栽了!

网友投稿  2018-07-06  互联网

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山东、江苏、河南等大蒜主产区的大蒜目前已全部收获,收获的新蒜有较大的量还压在蒜农的手里。今年,蒜农们的利润不理想,大部分蒜农收入达不到预期,这里面有供大于求的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大蒜出口受到了抑制,这种抑制也使得未来一段时间里,蒜农和蒜商们面临的风险继续加大

  夏海军是山东金乡的大蒜出口商,主要把大蒜销往俄罗斯和东南亚,2018年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他的业务成交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夏海军:和去年比少了大约20%吧。

  前几年,国内大蒜高涨,最高时一吨达到了180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2017年下半年,国内蒜价开始回落,一吨在7000块钱左右,但出口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今年,大蒜的价格进一步回落,但出口量还是没有起色。卓创资讯分析师崔晓娜认为,出口商夏海军遇到的情况,是普遍的情况,因为国际的大蒜市场存在着整体上的供大于求。

  崔晓娜:中国的大蒜产出之后,是需要通过出口来缓解国内的供应压力的,当国际市场大蒜出现很充足的供应之后,肯定会减少中国大蒜的出口,这样国内的大蒜本身输出压力特别的大。

  中国大蒜的行情与中国大蒜的出口,中国蒜农的积极性与国外蒜农的积极性,这里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造成了当下大蒜出口遭遇了抑制。

  崔晓娜:从2015年到2017年的上半年,中国的大蒜价格持续上涨,涨到2017年上半年的最高峰,产地的价格最高是到了一斤9.7元,金乡市场大蒜的价格卖到一斤十几块甚至二十几块钱,这样就无限刺激了国内蒜农的种蒜积极性。中国是世界上大蒜的第一生产国,当中国大蒜的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国际对中国大蒜的接受程度就有点抵触,因此国外一些可以种植大蒜的国家都相应的增加了种植面积,因此从去年到现在开始,国内中国大蒜出口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的乐观,因为国外还有很多货源的供应。

  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年,我国大蒜的出口量,占到全年总产量的35%以上,是一个重要的需求来源。而目前,国际市场大蒜存在着供大于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蒜商面临的压力较大,只能通过不断压价的方式来获得市场份额,这种不断的压价,最终传导到了蒜农的身上,他们成了最直接的承受者。

  崔晓娜:倘若货源全部在国内,肯定是消化不了的,因此只能用价格来调节,所以今年产新大蒜的价位特别的低,目前是达到了伤农的程度。

  国际种蒜面积的扩大,影响着中国大蒜的出口,出口蒜商、普通蒜商、蒜农们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根据国外的种蒜成本,中国的大蒜价格一斤在3块钱左右时,竞争力才会凸显,而近些年热钱的涌入,使得大蒜行情波动剧烈,出口蒜商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出现了下降。

  此外,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出现了显著的增加,山东省从2017年度的242万亩增加到2018年度的251万亩左右,河南省从2017年度的182万亩增加到2018年度的201万亩左右,江苏省从97万亩增加到106万亩左右,总体上来看,2018年全国大蒜面积增幅在7.5%-8.0%。崔晓娜认为,对于部分小散种植户来说,接下来需要面对的,要么是持续的赔钱,要么是被市场淘汰,大蒜产业的调整,已经到了必要的时候了。

  崔晓娜:连续几年的扩种,使得大蒜出现了一种供过于求的情况,要改变国内大蒜价格比较低的情况,必须得从源头上改变供过于求的矛盾才行,这样不论是对蒜农还是蒜商来说,都可以保证他们的利润空间。比如今年大蒜的价格回归到了一个特别低的价位,说实话它一定会伤农,但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供应量,当供需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候,市场内的各个参与群体才会获得他们的利润空间。

蒜价下跌蒜农如何应对?

蒜作为一种季节性不强的农产品,国内市场的价格从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持续上涨。本来被预测行情大好,但由于去年大蒜价格达到八、九元一斤,大部分蒜农都增加种植面积,导致目前的价格不仅没涨,反而遭遇“腰斩”甚至更低。随着第三、四季的新蒜上市,市场上大蒜供求失调,价格可能还要下降。

卓创资讯分析师崔晓娜建议蒜农一定要多方面去了解影响大蒜出现大幅度涨跌的根本的原因,要合理的把大蒜规划的合理的种植面积之内,不能跟风多种,也不能无限的跟风少种,一定要根据当年市场的行情规划下一年种植的情况。

  此外,农民想通过种植大蒜提高收益,脱贫致富,还应当在大蒜品质生产和产业链深加工上下功夫。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7-06/26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