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贸易摩擦持续“发酵” 玉米成交节节“下挫”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6-25  互联网

6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在诸多压力之下缓步下行,尽管华北产区,特别是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再现反弹,但区域现象难以引领全国涨势。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国际玉米市场价格连续下挫,未来我国进口玉米前景不明。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发酵


端午节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中国将对美国多种农产品开征25%关税,或直接导致美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提高300元/吨以上,达到1920~1990元/吨(7~10月船期理论成本),港口高粱价格触及2000元/吨大关,对比之下,加征关税之后的美国玉米在国内毫无价格优势。

目前国内玉米供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且庞大的临储玉米库存仍在消化中,此次加征关税后,与大豆市场不同的是,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表现淡定。

我国玉米进口实行配额制,关税内进口配额为720万吨,税率1%,超出部分执行65%关税,受其影响,进口玉米数量基本控制在配额范围内。

2013~2014年因大量拒收美国转基因玉米,以及2016年临储政策退出市场,我国企业将目光转向优势更明显的乌克兰玉米,仅2016年进口乌克兰玉米数量占比就达到84%以上,美国玉米占比不足10%。乌克兰玉米占据较大比重,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之后,将大幅减少对美国玉米的进口,增加其他国家的进口玉米数量。

进口美国高粱、大麦成本上升,将大幅减少高粱、大麦在饲料中对玉米的替代,或将变相增加国内玉米的消费,对后期国内玉米价格有潜在支撑。  

临储拍卖成交节节下挫


据统计,截至6月15日当周,临储玉米拍卖投放797.1168万吨,成交246.1087万吨,成交率30.87%,这是4月12日开拍以来周度成交量首次低于250万吨;成交率30.87%,比前一周下降12.12个百分点,为4月12日开拍以来周度成交率首次低于40%。近10周累计成交量已达4550.3338万吨,成交率59.34%。

6月中旬后临储玉米出库期限将至,令囤粮贸易商压力增加,对市场行情形成一定利空压制,下游需求承接不利,导致5月下旬后拍卖热情连续降温。华北芽麦部分替代以及进口谷物陆续到港,用粮企业滚动补库为主,采购依然谨慎。(来源:粮油市场报    特约分析师梅立红)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6-25/26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