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猕猴桃市场需求“空洞”,种植热潮再袭,农资企业还不行动?!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5-08  互联网

  中国作为猕猴桃的原产国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猕猴桃生产大国。自2011年以来的5年时间里,中国猕猴桃年产量从95万吨左右增长至243万吨左右,虽然猕猴桃产量在不断增长,但进口量却依然未减。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空洞”,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种植热潮?农资企业该如何抢占先机?

企业、经销商、种植户共同探讨猕猴桃种植技术

市场:需求大 不规范

  高品质猕猴桃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也悄然而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井赵斌教授透露,近年来,国内猕猴桃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现迅猛增加的发展态势。自2011年至2016年,猕猴桃产量从95万吨左右增长至243万吨左右,种植面积也增长至300万亩左右。尽管发展如此之快,但猕猴桃进口量却不减。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猕猴桃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高品质猕猴桃的需求。

  从事农技服务13年的农艺师张红也表示,近年来国内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主要产区除陕西、四川等地之外,还有了云南等后起之秀。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扩张,猕猴桃种类也日渐丰富。截至目前,国内猕猴桃品系约160种,其中“红阳”“徐香”等深受市场追捧,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农艺师梁秋洪认为,虽然中国是猕猴桃原产地,但近年来受进口猕猴桃冲击,国内低品质猕猴桃生产的弊端逐渐暴露,产业规范化种植已刻不容缓。

  专家对猕猴桃产业发展显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品种推广因地制宜。井赵斌认为,农技专家要多到田间地头观察,解决种植户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品种推广中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为了普及自己选育的品种,不顾气候、土壤特点在不适宜的地域进行推广。

  二是猕猴桃产业从种到收没有明确的种植管理标准。张红表示,虽然我国猕猴桃的需求量在增长,但缺少实打实的规范化种植技术,多数种植户在品种选择和种植方法上都存在“跟风走”现象,猕猴桃溃疡病、花腐病等问题严重,进一步导致果品品质上不去,进而引发滞销现象。

  梁秋洪认为,多数种植户往往最关心种植成本的增减,而忽视果品品质的提升,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产业发展要从基层着手,帮助种植户科学种植、改善土壤及果品品质。

  井赵斌提出,猕猴桃产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综合发展。首先,农户要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果品品质;其次,调整种植布局,品种选择要适当,并转变病虫害防控观念;再次,提升猕猴桃商品化储藏技术,推进机械化生产技术;最后,进行品牌推广,可将猕猴桃产业与特色小镇建设联系起来,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


农户:不愁卖 信心足

  猕猴桃种植增势如此之猛的背后,除存在技术规范问题外,销售方面也存在风险。种植户不怕销售难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多家种植基地,由于种植户将目标锁定优质,相关人员普遍表示不愁销路,且对猕猴桃前景信心十足。

  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水果收购商,陕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齐峰已在该产业摸爬滚打21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家猕猴桃收购量达到4000余公斤,且入驻全国一二线城市共计12个批发市场。此外,除了陕西自身的货源地优势,他还拓展了新疆、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的源头与仓储基地。“线上、线下我们都抓得很紧。在去年年末,我们拿下了天猫生鲜、易果生鲜、盒马鲜生三个采购商1200万元的采购大单。”齐峰说。

  齐峰也带动了当地猕猴桃生产、储藏、运输、包装、营销等整体产业链的发展。他认为,好果子就要走出去,要让消费者了解。他表示,日后收购时,更要严格把控品质关,好果不愁销。

  云南源盘果业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1126亩。该公司总经理陈德富告诉记者,公司2014年成立,基地初具规模,2017年的猕猴桃总销量已达1000余吨。虽然当地不断涌现新的种植户,但他却从不发愁销售。

  陈德富有自己的策略。首先,选择气候适宜的种植区域。受光照、气候、温度等影响,当地采果可比普通地域提前近1个月。其次,为避免市场价格战,选择优质优价品种如“红阳”,且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猕猴桃品牌,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有了高品质,他的猕猴桃远销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10多个大中城市的商超及市场。

  陈德富还向记者透露,下一步他将引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专利品种“东红”和“金艳”,丰富基地的猕猴桃品类,进一步拓展猕猴桃市场。

  猕猴桃的火爆也引来“外来客”,周东海曾是商业地产界的一员,2014年转身投入种植行业,他初次跨界便认准了猕猴桃产业。周东海告诉记者,由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水资源、海拔以及气温都比较适宜种植优质猕猴桃,他承包700余亩地,全都用来种“红阳”这个品种。

  虽然是跨界发展,但周东海在种植技术方面丝毫不发愁。他表示,当地县委县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研究所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有专业技术人员做田间技术指导,进军猕猴桃市场更有信心。

  据周东海介绍,当地有50多家公司都是建基地种植猕猴桃,屏边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约7万亩。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其他地区的猕猴桃批发价在每公斤8元左右,而自家基地种植的品种可以卖到30元左右。“品质有保障,对接的都是一二线城市的商超或者市场,深受水果收购商的认可。”他丝毫不愁自己果品的销路。

  同样坚持走高端产品路线的还有陕西省宝鸡市横渠镇河滩村的吴峥。虽然种植面积不算大,他始终坚持走高品质路线。据吴峥介绍,他是当地的农资经销商,搞种植也有8个年头了。种了10亩猕猴桃,不求量多大,但求品质好。由于猕猴桃品质优良,吴峥近几年销售都不成问题。除水果收购商收购外,他自己也会在微信朋友圈中销售,回头客有很多。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表示,会继续坚持走优质路线,有机会也想扩大种植面积。

辨别猕猴桃的优劣品质


农资:抓品质 抢“山头”

  猕猴桃产业发展迅猛,农资销售也一片火爆。从一线市场来看,为分抢这块大蛋糕,农资企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井赵斌博士表示,猕猴桃产业各层面要一同携手,以保证流通到市场的肥料都是合格的,才能保证果品品质。同时,企业方面要加强同一线专家的合作,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区域适用性试验,成为健康水果的引领者,从而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抓品质,自然要从“根”“本”入手,不少企业就以改良土壤和病害预防为切入口,打开了局面。

  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猕猴桃病害防治上寻找突破口。该公司董事长刘镇告诉记者,猕猴桃产业发展对于企业来讲是机遇更是考验。

  “针对当前猕猴桃种植中存在的种植难题,种植户需要企业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农资产品。企业要拿出各自的本事,用效果发声,方能得到种植户的肯定。口碑对企业来讲是很好的宣传方式。”刘镇说。

  据了解,枫丹百丽引进了核心菌种,在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上下足了工夫。刘镇介绍,猕猴桃溃疡病危害枝蔓直至木质部,会对树体造成巨大损伤。严重衰弱的树势,最后可能导致枝条萎蔫、枯死或植株死亡,是猕猴桃产区重大病害之一。有效防治溃疡病,可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种植户认可了防治产品,市场自然就能打开。”

  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则是在猕猴桃种植区的土壤上寻找突破口。该公司市场部部长邹会宇告诉记者,猕猴桃基地在云南等区域的扩增,对于农资企业来讲是一个机会。

  首先,大型基地选择肥料更加严谨,更加注重农资产品的品质。其次,生产企业针对当地土壤情况研发产品,在配方调控上更有把控性。最后,西洋实业研发的碱性硫基复合肥对于当地土壤酸化改良做到了精准治理。邹会宇认为,只要让种植户满意,自然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腐植酸功能性肥料制造企业,北京澳佳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以科学施肥、改善品质作为突破口。据该公司销售部郭顺介绍,公司为猕猴桃量身打造整个生长期的腐植酸套餐肥,并引导种植户科学施肥。腐植酸类产品能改良修复果园土壤生态环境,并在产量稳步提升的前提下促进品质提升,使猕猴桃生产进入良性循环。一切以种植户需求为前提,才可得到市场的肯定。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8-05-08/26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