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农民在静静等待几个月后马铃薯上市。这里是成熟的早熟马铃薯基地,推广的品种从原来的洋种一家独大,到目前中外薯种比例接近1∶1。
早熟马铃薯价格是晚熟品种的两三倍,国内早熟马铃薯占比已达45%左右,农民的热情高涨。据悉,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金黎平团队育成的两个品种约占全国早熟马铃薯面积的1/3,其“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201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早熟马铃薯价格是晚熟马铃薯的两三倍,对农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国内早熟品种缺乏且“洋化”严重。金黎平马铃薯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历经23年攻关,突破马铃薯早熟品种退化快、品种选育可用资源缺乏、育种技术落后等瓶颈,实现了早熟品种国土化。
金黎平团队育成了以“中薯3号”和“中薯5号”为代表的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早熟优质多抗新品种,实现了品种更新换代。这两个品种成为国内适应性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自主培育的早熟品种,累计推广7500万亩。“中薯3号”突破了早熟品种不抗旱和广适性差的局限,扩大了种植区域;“中薯5号”突破了早熟品种不抗晚疫病的瓶颈,创造了早熟品种在晚疫病重发区种植的先例。中国马铃薯常年栽培面积达9000万亩,居世界首位。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300万亩,早熟品种仅占15%。 (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