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可持续发展的漳州农业样板

网友投稿  2017-12-22  互联网

□黄如飞苏益纯陈永贵

12月8日,福建省漳州市被农业部等八部委授予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称号,在上榜的40个省、市、县(区)中,漳州是为数不多的以整市域创建的设区市,取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的成绩。漳州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

升级智慧农业

在漳州绿州果蔬公司的自动化育苗大棚里,集环境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对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实施精准化操作;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的管理软件,实现对远方大棚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依靠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端人才,我们打造了智慧农业升级版。”绿州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有智能温控大棚90亩,不但蔬菜亩产翻倍,而且种植时间更灵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走进漳浦赤土乡,占地2000多亩、福建最大的农业光伏综合开发项目十分抢眼。漳浦年均日照2215小时,立足天然优势,农业光伏项目以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为前提,在大棚内种植蔬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养殖七彩山鸡、非洲雁、南岭孔雀等名优禽类,棚顶铺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今年初以来,大棚发电量达到7200多万千瓦时。

光伏农业大棚比普通蔬菜大棚整整高出1米。一方面可利用农地直接低成本发电;另一方面,光伏大棚使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红光和红外光能进入大棚,减少病虫害。大棚还可以实现多层次栽培,并完善照明、通风等功能。一亩大棚的产值增长了四倍,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准备开发以农业为主的休闲旅游,形成三产融合布局。

实现生态循环

在长泰县,素一农牧有限公司颠覆了人们对养殖业的传统印象。庄园般的养殖场,红色的管理用房,白色的鸡舍,和谐地镶嵌在花园坡地中,养鸡场建成了景区。

“别看现在这么干净,以前不少养鸡场直接在场地上晒粪,遇到下雨天,地上都是粪水。”素一公司负责人杨文福说。现在,养殖场通过发酵罐让鸡粪有机肥的肥率充分发挥出来,并将有机肥、沼气、养鸡场、蔬菜果树基地等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杨文福和客户谈生意时,会很自然地在茶几上摆弄自己的“鸡粪”,他的无心之举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有机肥确实很环保,双方痛快地签下了合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极具竞争力的卖点。”杨文福说,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养鸡场,未来可以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业、生态采摘、动物互动体验、农产品产销及网络购物于一体的产业化旅游综合体。

无论是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在行动落实上,漳州农业处处体现“绿色”印记。以畜牧业原产地为基础,漳州正大力推进畜牧业功能拓展和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构建起“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

发展可持续

在平和山格镇,“90后”小伙陈贺敏锐地抓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要点。自从接管父亲的柚子园后,他突破传统转向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去年11月,他投入10多万元开发出一套果园智能管理体系,实施“一个蜜柚的科学养成计划”。“智能管理系统全程记录柚子的种植过程,比如有没有放农药、施哪种化肥、施肥的过程和效果如何,我们再把这些数据反馈给农业专家,根据指导生成精准的蜜柚生产管理计划。”

“质量,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陈贺说,他们不再漫无目的地施肥,而是有针对性地使用生物肥。有机蜜柚走出了国门,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2017年,陈贺的蜜柚销售收益比去年提升了整整一倍。许多新一代农人也开始像陈贺一样抓“质”求变。

到过芗城区闽南故事文化园的人,会有“穿越”的感觉:这块生猪养殖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融合山林观光、休闲户外拓展、农家特色餐饮和闽南文化探寻为一体的闽南风情绿色生态文化园。一波波乡村旅游浪潮,让城里人多了一个精神家园,让农民成为闯荡市场的主体。

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老百姓腰包更鼓了。闽南故事文化园员工李春娇喜不自禁:“除了上班外,我还在家里种植百香果。两样收入加起来,比城里人还高。”

从三产融合到生态循环,从“绿色发展”到“美丽乡村”……“生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正转化为漳州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获。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12-22/26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