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化工报社、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金正大集团联合发起,主题为“肥料产业升级之路———大联合大协作”的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活动于2017年3月26日在北京启动以来,由政府部门管理者、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业内权威专家、肥料企业管理者以及媒体记者组成的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团历经半年时间,先后走进江苏、安徽、湖北、山东、云南、贵州、青海、河北、河南、黑龙江、广东、宁夏、山西、北京等省份的30余家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新型肥料领域骨干企业实地调研走访。同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全国近100家肥料生产企业、150余家肥料流通经销商和种植大户进行了摸底,基本实现中国肥料完整产业链和样本企业的全覆盖。
这是首次针对肥料行业供给侧改革开展的大规模、全方位调研活动。调研以第三方立场及视角,对在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出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样板企业进行深度挖掘,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听取企业的呼声及诉求。在调研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本报特推出题为“肥料供给侧改革十题”的十大专题,以产能过剩怎么破、新型肥料怎么推、农化服务怎么做、氮肥困境如何解、“一带一路”怎么走、产业协作难在哪、环保短板怎么补、假冒伪劣怎监管、税费改革怎破局、钾肥行业怎转型等10个焦点问题为落脚点,展现典型企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具体实践和特色经验,为探寻中国肥料行业转型升级思路提供参考。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有关部署,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力争到2020年,中国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
在调研问卷中,问及企业经营效益最好的产品,答案不约而同是新型肥料。而应对减肥增效,企业的计划也惊人的一致,答案全部为转产新型肥料。被调研企业正紧贴市场新需求,引领着传统肥料行业提档、升级。
紧贴需求侧 推出新型肥
作为中国新型肥料产业领导者的金正大集团,在全行业率先开发出高标号优质复混肥,建成国内第一条控释肥生产线。金正大已开发推出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功能性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产品,形成以缓控释肥、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为主,普通复合肥及其他新型肥料为翼的格局,产品结构国内领先。金正大正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2005年起,为响应国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政策,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结构从通用型向专用型转变,其产销量占公司总量的45%以上,远高于全国磷复肥行业平均水平。2017年,新洋丰又开始向功能性肥料转型升级。10月11日,新洋丰与德国康朴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稳定性肥料业务展开战略合作,深化新型肥料市场布局,更是其致力于成为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具体实践。
在新型肥料发展方面同样可圈可点的还有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发展新型肥料,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先后成立了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新型肥料工程技术中心,并联合研发了稳定性缓释肥、硝基系列肥、新型脲铵氮肥等新型肥料。2016年新型肥料产品占公司化肥营业收入50%以上。公司在淮安建设了100万吨/年新型生态肥料项目,并组建农化服务中心和植物营养研究中心。
2016年以来,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型肥料发展上动作频频。开磷集团董事长何刚介绍,今年4月,开磷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联合成立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开磷的目标是,三年内作物专用增值磷铵新产品年产量将达到100万吨,进一步推进开磷集团化肥产品结构调整。
调研中还了解到,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大对新型肥料产品的研发和投入。目前,5万吨固体水溶肥项目已经投产,500吨生物菌肥项目正在施工,10万吨硝酸铵钙和2万吨硝酸钙项目即将试车。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东奎告诉记者,当前六国化工有8大系列100多种新型肥料,正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进行肥料结构调整。
此外,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加入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传统尿素进行改性增效,锌腐酸尿素、聚肽螯合钾含锌尿素和聚肽螯合钾富锌硼尿素先后投产。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工业用氰胺产品转型为新型农化产品及土壤调理修复剂。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则重点研发增效增值类磷铵和含微生物有机质的肥料。
记者随机抽取了45份调研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企业重点发展的新型肥料种类主要为作物专用肥、功能型肥料、水溶肥、测土配方肥和有机肥。但是,新型肥料产品占公司产品的比例依然偏低,多数在10%以内。对此,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表示,企业可以考虑在专用肥上多研发,和科研院所合作以增强技术力量,做好结构性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带动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推广思路多 服务作保障
新型肥料由于科技含量高,成本也比普通肥要高。同样的新型肥料,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调研中记者发现,典型企业在新型肥料推广中可谓各显神通。
新洋丰公司副总裁王雁峰告诉记者,新洋丰是目前行业内作物专用肥开发种类最多、应用市场最广、效果最好的企业。公司实施“洋丰”“澳特尔”双品牌和双网络营销战略,采取县级代理、乡镇网络分销、基地周边直销、专业户专营、种植大户直供及批零一体化等营销模式。,目前新洋丰在全国有县级代理商4100余家,乡镇网络52000余个。
据鲁西化工与化肥事业集团副总经理刘玉才介绍,鲁西化工与一级商签订新型肥料年度销售激励合同,分解销量目标。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销售经理祁少卿则介绍,公司的销售是依托整体实力和品牌保证的企业营销。江苏华昌化工营销总监张汉卿介绍,“十二五”期间华昌就组建了专业的新型肥料营销和农化服务队伍,奠定了新型肥料开发和推广应用快速增长的基础。
在拓展营销渠道方面,红日化工注重优质服务和诚信门店建设,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优质产品零距离走进用户。六国化工则开展驻点直销,销售员兼职农化服务,全年驻点260天以上,提供农化咨询和免费测土配方服务,并建设微型配肥站。除采取“联储联销”“买断销售”外,还有“电商销售”“会议众筹”等新型肥料销售模式。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围绕新型肥料的推广,制定有针对性的作物种植解决方案,完善经销商融资贷款政策,缓解其旺季销售的资金压力。
再如北京澳佳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开展田间大学科技讲座推广新型腐植酸套餐肥。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一方面通过测土配方实现精准施肥,另一方面建立县级营销服务中心进行新型肥料推广。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专门成立相关部门,大力研发推广新型肥料。昊源化工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营销、关键事件营销等手段进行推广。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全国万亩三宁金钛能硝基复合肥对比示范田(针对进口)建设,掀起了国产磷复肥取代进口产品的篇章,亲民的价格更让高品质硝基肥推广进一步扩大。
标准待完善 呼吁政策帮
调研团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新型肥料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召唤,也是化肥行业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要求。针对新型肥料发展,企业代表也提出了建议。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彭禄涛表示,当前市场新型肥料质量良莠不齐,监管混乱,高价之下缺乏配套的农化服务。由于测土配方施肥及新型肥料推广需要大量基础投资,企业呼吁政府能多引导、多帮扶。
鲁西化工、中农控股、秦皇岛五弦维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安徽辉隆集团五禾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双联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呼吁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减免税收或增加补贴以减轻企业生产负担,并不断提高新型肥料产销鼓励政策,刺激企业向新型肥料方向转型。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的政策、资金扶持,并出台相关政策保护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
中农控股负责人表示,企业为推广新型肥料要耗费大量人财物,建议国家对此在税收减免、研发资金、运费优惠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扶持,完善对智能配肥机购置、农民购买配方肥等方面的补贴。同时在农民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使用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标准混乱、市场监管不严也是企业诉求的焦点。北京澳佳公司期望执法部门加大新型肥料市场监管,减少各种改头换面无实际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及其标准的制定发布,对于已有标准进行清理。中盐红四方公司也呼吁相关部门完善新型肥料标准,规范标志标识,严查假冒伪劣。
华昌化工负责人说:“农业部应尽快明确天门冬氨酸增效尿素、稳定性复混肥、颗粒脲铵氮肥等新型肥料登记方案,让有关部门明确推广的新型肥料品种不再‘被违法’。”六国化工则期望尽快建设新型肥料领域专家和协作企业等相关信息的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