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我国少有的适宜多种农作物制种的区域,“天干而地不干”的自然条件,让这一区域被国内外种子生产者誉为“天然种子生产车间”和“天然种子仓库”。在今年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8个玉米机收品种中,甘肃五谷种业的五谷318、五谷305就名列其中。至此,甘肃的国审玉米品种已有6个。 五谷种业从2003年成立以来历经34个育种季,在全国五大玉米主产区——西南、西北、东北、华北、黄淮海同时完成品种布局,培育出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已成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业产业化龙头和高新技术企业。 十多年来,五谷种业培育审定的新品种有22个,其中五谷704、五谷568、五谷318、五谷305通过国审。目前,五谷种业已在甘肃河西走廊建立了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5万余亩,年生产各类不同品种的精品种子1800万公斤。“依据新《种子法》,我们引种备案的品种预计达到80个,申报新品种权保护33项,已获批16项。”甘肃五谷种业董事长李世晓表示。 目前,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2016年全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162万亩,产种量5.96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9.5%和40.7%,均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将甘肃河西走廊杂交玉米制种基地作为全国三大国家级重点种业基地之一布局。据了解,甘肃全省现有玉米种子企业113家,前十强种子企业销售额占全省种子总销售额的35%,全省制种产业优势集群初步形成。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认为,甘肃除了具有玉米制种的自然优势外,经过多年培育,也形成了良好的种业发展“软环境”。甘肃制定完善了17项配套管理制度及231个种子生产、贮藏、销售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形成以《种子法》为核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各类规范性文件为基础的种子法律体系。同时,甘肃还建立了一支1360人的专业化种子管理队伍,形成了以省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市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和县级种子质量检测机构为骨干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种子质量年检测能力达到3万多份。 为做大做强制种企业,甘肃统筹种子工程、种质资源保护、生物育种等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甘肃敦煌种业、五谷种业等企业建设种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商业化育种中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到2020年,甘肃将打造10家繁育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