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的卖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型,这已是农资行业共识。不过,截至目前,国内的农化服务整体都还只是停留在喊口号层面,系统的服务架构和商业模式都还处在混沌之中。参与农资行业的角色很多,有生产企业,有农资流通公司,还有大大小小的农资经销商。未来,谁最有潜力成为农化服务的主力军?
甲方生产企业将是主体
农化服务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人、财、物投入巨大,二是盈利链条很长。这两点决定了未来的农化服务主体不可能是农资经销商,而是需要具有实力和团队的大型农化企业担纲。
其一,农化企业有资金的实力。只有具备雄厚的资金,才有可能建立一支真正懂技术、上规模的团队;才有可能在全产业内整合最具针对性的产品,制定作物解决方案乃至种植业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抵御农业经营链条长、回报周期长的风险。
其二,农化企业有整合的实力。本质上农民的需求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套丰产还能增收的方案,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全产业链资源的支撑。纵向看,需要从种到收,涵括金融、保险、物流、加工等的全程服务供给;从横向看,需要种子、植保、肥料、农机、灌溉等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供给。这些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整合,经销商是很难完成的。
在服务转型的推动下,农化企业自身的格局也在悄悄地变革。这种变革整体上表现为两种趋势:资源型企业将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资源是这部分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营销型企业将把重心向下游农业延伸,打造强大的服务能力和渠道网络,这将是营销型企业的突围方向。在这种趋势下,可以预见,未来拥有实力的营销型企业将成为农化服务的主体,与制造型企业共同构成农资行业的大格局。
乙方经销商才是主体
从市场分工看,农化企业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不断为市场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传统的农化企业延伸做服务,目前来看,没有成功的案例,未来看也非常难。
首先,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分工协作的结果,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把所有的钱都赚了。从市场协作看,农化企业提供产品,农资经销商负责分销和提供本土化的服务,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所以,即便理论层面的分析,农化企业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农业服务商。
其次,农业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因而我们也很难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服务。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农化企业做服务商,它很难做到与当地具体的种植习惯和需求高度契合,而本乡本土的经销商则具有显然的优势。这种优势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合理更接地气的产品组合和方案;二是在服务的响应上会更及时、更迅速;三是很容易与农户建立信任,而这方面,外来的农化企业要做到这点,成本会相当高昂。
结语:单纯的产品销售在今天确实快到了穷途末路,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的一站式服务毫无疑问将是未来的方向。笔者以为,面对这个大趋势,厂商之间结成更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这将决定了农化企业和农资经销商的未来命运。 (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