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260万吨新型肥、不排放磷石膏:金正大60亿元磷化工项目令同行瞠目

零零社区网友  2017-07-13  互联网

  2012年,一座新型磷化工基地,在环翠簇拥的贵州瓮安县旁开山而建。在贵州的磷肥窝里建磷化工厂,该项目从公布之初就备受化肥同行们的担心与质疑:一家干复肥的企业,能驾驭磷化工?磷化工要磷石膏零排放,这能盈利吗?……

调研组组长、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肯定金正大诺泰尔项目的高举高打

  去年,就在磷肥行业苦熬过冬,磷肥大佬们微利度日、甚而巨亏的大环境下,后起之秀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正大诺泰尔”)却实现营收17亿元,创利税7000余万元,这不禁令同行侧目。7月12日,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走进金正大诺泰尔,零距离分析这家企业的营收之道。更令同业瞠目的是,这家以复肥营销起家的企业,竟然把磷石膏综合利用放在项目核心地位,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实现磷石膏零排放。金正大对环境友好新型磷化工的超前探索,被供给侧改革调研组成员频频点赞。

传统肥料:仅7%

  总投资达60亿元的金正大诺泰尔因“磷”而建,但最成熟稳定的磷肥生产,却占其相当小的比重。据金正大集团总裁助理、金正大诺泰尔副总经理宋国发介绍,传统磷肥只占7%。另外超过90%均是各类新型环保肥料,各类新型肥产能达到260万吨。

调研组与金正大诺泰尔负责人座谈肥料供给侧改革

  具体而言,在该项目一期280万吨的肥料设计产能中,传统作物专用肥为20万吨,占比7%;磷酸铵镁和硝基复合肥等升级肥料共计90万吨,占比32%;水溶肥、冲施肥、液体肥、碱性肥料等新型产品,占比61%。按此布局,传统磷肥企业中基础肥料占大头的结构被颠覆,占比超过九成的新型肥料成为支撑公司的金字塔底座。

  “这种产品结构更符合金正大集团的营销定位:将中高端肥料产品平民化,提高农资利用性价比,更好服务农民。”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说。

世界难题:拿下

  磷石膏处理是磷化工企业的头等难题,更是世界性环保难题。金正大诺泰尔则把磷石膏综合利用摆在了园区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决要攻克这一难题。

  “我们企业在设计之初就瞄准磷石膏的消化处理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推进石膏资源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氟资源回收以后的深加工,碘资源回收以及肥料当季利用率的提高等工作。”据宋国发介绍,金正大诺泰尔在吸收欧美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磷石膏处理的成熟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创建我国规模最大的60万吨“磷石膏制酸”综合利用项目(单套装置30万吨)。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综合利用150万吨磷石膏,实现磷石膏零排放。

  据透露,金正大的磷石膏制酸副产物除了可以供应水泥原料外,更可生产新型碱性肥料,这项技术有望成为国内各类磷石膏处理中的商业潜力股。

高举高打:点赞

  考察完金正大诺泰尔的磷化工循环产业园,调研组专家纷纷为金正大高举高打、定位高端的战略布局点赞。

考察金正大诺泰尔水溶肥车间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高永峰总结了金正大诺泰尔的发展有三大创新点:一是对行业转型升级的认识比较早。在2010年就认清了行业发展趋势,就以超前的思路,设计规划了瞄准新型肥料和磷石膏利用的目标。二是发展模式新,过去企业多是以基础肥开始不断延伸到多种产品,而金正大是从生产复合肥开始,转过来向上游发展,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和技术,走出了与传统企业不同的肥料行业发展新模式。三是在肥料使用的终端,始终与三农紧密结合,无论是销售模式还是终端的农化服务都做得非常好,堪称行业表率。

  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市场与信息部副主任王子敏表示,磷石膏的处理利用是行业的重大课题,金正大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实现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值得学习。与此同时王子敏也呼吁,在磷石膏处理这个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意义的项目上,国家应当给予适当的政策鼓励和倾斜,让处理磷石膏这项利国利民的巨大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表示,金正大战略定位非常高,瞄准资源综合利用,瞄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既符合国家战略规划,也实现了企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使得金正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面对行业转型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金正大准备得很充分,它的发展也必然会对行业、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肥料供给侧改革调研组走进金正大诺泰尔



相关链接:

  磷石膏,是指在磷酸生产中用硫酸处理磷矿时产生的固体废渣,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制取1吨磷酸(以100%五氧化二磷计)产生4.8~5.0吨磷石膏我国每年新增磷石膏超过6千万吨,综合利用率不足20%;也就是说,每年有超过5千万吨进行堆存处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累计磷石膏堆存量已接近3亿吨。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7-13/26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