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拿河南市场来讲。去宁陵建厂是一种时尚。无论是复合肥还是新型肥料,乱七八糟的一通建设,宁陵快满了。
笔者也曾经问过不少企业为什么要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扎堆建厂,企业给出的答案也没有什么毛病:当地政策好,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地处鲁、豫、苏、皖四省辐射重合区域中心,辐射江北、鲁鄂豫皖市场优势都非常明显,与原厂距离不远不近,刚好处于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点。于是,拥有天时地利的宁陵,成为了众多北方企业甚至少数南方企业进军北方市场的敲门砖、跳板。
那么,零增长政策出来以后,为什么宁陵的企业集体失声了呢?笔者从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鲜有耳闻宁陵厂家如何如何,唯一得到的消息也是企业资讯,某生产线如期投产,年产XX肥几十万吨云云。
百思不得其解,笔者曾追寻过业内人士对此有何看法。有人告诉笔者,其实企业并没有放弃产能的扩张,然而当产能扩张不能够被允许以某种形式出现的话,那么他就一定会换一种形式出现。诚然,今天的企业扩张,不仅仅是建厂上生产线、收购、吞并,更多的是纵向的最深做透某一产业,从而实现在单一产能上的垄断,集中优势产能,淘汰弱势产能,从而实现企业整体转型,同时依旧可以继续深耕,扩大产能。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宁陵现象”完全就是大跃进。当企业在阵痛期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医生又一时半会诊断不出毛病,那么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俗话说“感冒了就多喝热水”,那么对于15年以前的肥料企业来说,碰上了转型期但却没有转型药,那就是不断的建厂扩建产能来让自己心安。“哦,原来我们的产能能够搞到这么大,不错!”
随着零增长政策一下子横空出世,霎那间所有的企业似乎都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招安的忙着写投降书,买厂的忙着从银行贷款,合并的忙着找律师写认股书,等死的也在找会计师合理分配自己的可支配财产。可以这么说,零增长从根源上扼杀了下一个“宁陵”的出现,也就此打住了最后一批企业集体“大跃进”的重复。
这究竟是好是坏呢?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再看看近两年的肥料市场走向。肥料产品更加细化:氮磷钾肥等资源型企业不断收归国有,走向资源集中;复合肥逐渐成为“市场溶液中”起着稳定作用的“溶剂”;而新型肥料,一如有机肥、特肥、生物菌肥、大中微量多营养螯合肥、海藻肥等等,则不断出现“大爆品”,你红完了我就红,持续不间断的对复合肥造成冲击,更有甚者,已经有人在论证有机肥取代复合肥的可能性了。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宁陵现象中,自我感觉良好,无法突破瓶颈,没有零增长政策的施压带来新型肥料的搅局,谁又能想得到现在的肥料市场已经和两年前有了这么大的区别了呢?
当下,大型复合型企业的扩展举步维艰,全面的进步已经成为无力挣扎;反观众多中小型企业,不仅没有在大潮中死去,反而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获得更好,更有心得,前景更加光明。
市场分工的细化程度决定了一个市场的先进程度。当肥料市场进入改革深水区,细化程度更加类似于工业革命纺织工厂的时候,你只需要做好你的这一个步骤就好,并不需要你来操心全局,只有部分合理,整体才能优越,经济学的道理应用在肥料市场一样可靠。
所以说,宁陵的人们,你们未来还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