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总因谣言被误解 看待农药应科学

网友投稿  2016-12-22  互联网

编者按
  “无籽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草莓打了膨大剂可致癌”……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旧饭重炒、花样翻新的谣言,让农药总以负面形象示人,饱受质疑。公众常常“谈药色变”,事实上,农药不仅是保护作物免受病虫草危害、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卫士,跟医药亦是孪生兄弟。近年来我国农药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都有了大幅提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和即将出台的农药管理新政策,都可以有力地保障农药使用安全。对农药,亟待加强科普宣传和正确认知。
  1
  农业离不开农药防病治虫最经济有效
  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中种植的植物会受到来自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干扰和侵袭。据日本植保协会的试验,病虫侵害可使作物减产达53%,国内有专家测算,连续3年不使用农药,农作物甚至会颗粒无收。历史上,爱尔兰1845年就由于马铃薯疫病大发生,使该国作为主粮的马铃薯几乎绝产,导致几十万人死亡,上百万人逃离家园,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爱尔兰饥馑”事件。
  据统计,在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蝗灾大暴发有500多次,蝗虫过后,庄稼绝产,引起饥荒,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农民起义。1956年我国北方麦区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减产达到100亿斤,而当时小麦的平均亩产才50多公斤。因病虫害造成粮食减产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来自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小麦、玉米、水稻等三大主粮作物的病虫草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有加重趋势。粮食作物如此,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减产损失则会更大。“世界需要粮食,农业需要农药”。“世界如果没有农药,有一半人会因饥饿而死”,著名的农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这样说。
  众所周知,农药、种子、化肥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使用农药是防治病虫草鼠害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据美国统计,由于使用农药,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玉米可以增产100%,土豆可以增产200%,小麦的产量甚至可以数倍增长。现在,我们国家每年使用农药防治作物的面积近70亿亩次,使用农药30万多吨,挽回的粮食损失在30%以上。农业部每年都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虫口夺粮”植保行动,农药为保障粮食高产和产出品质好、数量足的瓜果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
  谣言误导公众农药常被“妖魔化”
  农药的使用让粮食自足,菜篮子丰盛。但为何农药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谣言兴风作浪,农药以“妖魔”形象示人,大众被迷惑。去年,某电视台报道北京市场上草莓中检出了乙草胺残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乙草胺是典型的芽前除草剂,用作土壤喷雾,如果草莓使用了乙草胺会产生严重的药害,果农没有使用乙草胺的动机。草莓中检出乙草胺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人们轻按键盘百度搜索就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北京市相关部门也组织了大范围的草莓样品检测,均没有检出乙草胺。但是经过该中央级电视媒体“曝光”后,主产区的草莓价格大幅下跌,果农损失惨重。
  今年,一则无籽葡萄用了避孕药的消息又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孰不知,避孕药是动物激素,与植物调节剂分子结构完全不同,对植物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具有高中生物知识的人就能辨别真伪。可是,类似这样的“低级”谣言时不时就流传开来,往往就跑在了真相的前面,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甚至有的时候也盲目转发类似的谣言,当了谣言的推手。
  认识有误区。人们对农药谣言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潜意识里认为农药必定是有害的。人们追求农产品安全没有错,但农产品安全不等于不使用农药。农业生产中不用农药,就如同让人们抛弃汽车回到骑马的年代一样荒谬和不现实。国家批准登记生产的农药,和人吃的药品审批程序相似,经过了严格科学的毒理、环境、残留等试验,各种指标符合法律要求和满足风险评估的要求后才能生产使用。
  现实中工作确实有不足的地方。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总体规模化程度低,农药使用不规范、使用技术不高,存在着乱用药、滥用药的问题,甚至有些人可能为一己私利,违法生产使用禁用的剧毒、高毒农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还时有发生。
  3
  监管力度空前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国家从保障安全的角度出发,陆续禁用了39种毒性高、风险大的农药。目前,剧毒、高毒农药比例已经降至3%以下,绝大多数的农药是低毒的。甚至有的发达国家仍在用的品种如甲胺磷、百草枯等,我国已经禁止或停止生产使用了。
  在风险管控方面,国家已经陆续开展了多种农药的评价评估程序,对人畜和环境安全危害大的品种采取了撤销登记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到2020年,国家将完成10000项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这些措施都尽可能地保证了农药使用的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蕾切尔·卡逊女士的《寂静的春天》为我们描述了美国的一个小镇:那里没有鸟类,苹果树结不出果实,河水被农药污染,空气中飘荡着DDT的气味……“这一切都缘因农药的使用”,《寂静的春天》也因此成了一些人士不能正确评价农药的有力“证据”。不过请大家注意,遍布书中的DDT、狄氏剂、艾氏剂、毒杀芬等农药现在早被众多国家禁止生产使用,2,4-滴丁酯在我国也即将禁止使用。《寂静的春天》是人们对农药理性思考的开始,但不会终结农药的使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对此书的评价公正客观:“杀虫剂生产和农业是一边,公众健康是一边,我们必须在两种文化之间搭建桥梁。”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牵头起草了《农药管理条例》修订稿,(简称新《条例》),近期将会发布施行。新《条例》的内容有重大变化。农药管理体制发生新变革,由一个部门负责生产、登记、经营、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工作。监管手段更强,农业部门可以使用查封、扣押强制措施,监管部门权责更加明确。农药生产企业、经营者对生产经营的农药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负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研发低毒高效农药,健全农药生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强化农药使用者的义务,农药使用者应当按照农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使用农药,不得使用禁用农药,建立使用记录。建立农药召回、假劣农药和废弃物处置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和问责力度。吊销登记证后,5年不受理其农药登记申请,对违法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制度等。
  新《条例》聚焦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将开启农药管理的新历程,农药管理的春天即将到来。
  作者:迟归兵张耀中孙先跃袁会珠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2-22/26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