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菌肥时代来了!

零零社区网友  2016-12-12  互联网

  11月24日,在《农资导报》主办的2016微生物+健康农业发展大会上,一场持续近6个小时的微生物技术大讨论,吸引了包括行业专家、政府机构、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的300余位代表。大会就微生物肥料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应用研究到推广模式等环节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交流。记者发现,大家对这个老话题的强烈关注源自两个方面:一是老产品遇到了新商机,二是老话题出现了新解读。在化肥减量的背景下,菌肥迎来了全新时代,农资人迫切需要找到好技术和好产品,抓住最具潜力的农资商机。

  农资行业的高频词汇

  在今年的农资市场上,微生物肥料很火。各种产品可谓铺天盖地。这首先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倡导。

  从2015年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今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十条”,这两年,国家农业政策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促进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生物肥料成为其中的高频词汇。

  除了政策导向,这类产品在减肥增效、改善作物品质方面的现实效果也是催热需求的重要原因。有人说,微生物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应用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大好时机,以微生物肥料为代表的一类产品成为最具爆发力的农资增长极。

  最新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个判断。目前菌肥企业有1200多家,登记产品3070多个,初步形成了微生物肥料企业核心群,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南、湖北、江苏、北京、河北。与十年前相比,企业数、产值和推广面积均翻一番。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沈德龙在会上透露,中国微生物肥料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加速发展。从2010年之后,登记产品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今年1~10月份登记的产品已经达到624个。

  与此同时,面对双减农业的要求,通过微生物技术对产品进行提质增效,也成为大化肥企业争相布局的重要领域。记者发现,此次大会的代表不仅有菌肥企业,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化肥企业,目的就是要寻找微生物与化肥产品结合的技术,寻找产品转型的方向。

  古老产品的现实困惑

  从发展历程上看,菌肥算是一类古老的肥料,从农家肥时代,就已经走进农田。在化肥滥用的今天,各种土传病害屡禁不止,菌肥似乎又成了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利器,因此成了农资行业争相追逐的时髦产品。

  在强大的需求拉动下,菌肥行业正步入混战时代,市场乱象丛生。无论是功效、价格、技术,似乎都有很多说不清、看不懂的地方。例如,有些菌肥施用后似乎管用,似乎又没啥用;菌含量动不动就过亿、甚至过百亿;同样菌含量的不同产品,价格竟差出好几倍……

  沈德龙提出,这些乱象源自产业自身的瓶颈:对菌种本身的特性、活性和机理研究欠缺;产品质量、应用效果不稳定;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工艺、设备不合理、成本高等等。此外,近年来随着登记企业增多,一些产品存在夸大和误导宣传,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菌肥行业一直缺少标杆产品和领军企业。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认为,微生物肥料、农药产品要么出自小企业,要么就是大企业的一个产品分支,没有市场推广的雄厚实力,更缺少系统的应用研究。这一点限制了企业个体的壮大,也不利于产业形成合力。

  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看来,现阶段微生物不能替代化肥,化肥也不能替代微生物肥料,两者没有可比性。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地推广,未来的市场是无穷的。

  混战时代的突围之道

  面对旺盛的需求和巨大的潜力,企业都希望能在混战中脱颖而出。决胜的法宝是什么?记者发现,与所有农资产品一样,菌肥的市场竞争力也要靠稳定的产品质量。

  好产品最倚重的是技术实力。对于菌肥来说,决定产品质量的首先是微生物。虽然产业发展有数十年历史,但市场对菌肥的认识依然存在误区。例如,很多人还是习惯用化肥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菌肥的质量,以活菌的含量来判断菌肥好坏,而不是关注活菌本身的作用机理。

  美国康奈尔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博士后扈玉婷在介绍全球农用微生物菌剂应用研究进展时指出,菌肥生产不能停留在概念上,只有将植物、病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才能生产出有品质的产品。对于中国菌肥企业来说,功能菌的开发和应用还有很大空间。加拿大生物学家丹尼·德好善在介绍北美农用微生物技术时就提到,加拿大市场上使用普遍的菌根真菌在中国的应用还很有限。木美土里企业集团董事长刘镇在会上表示,公司菌肥产品之所以十年来得到用户青睐,正是因为一直坚持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有益菌。

  有了对症的微生物,还要有好的生产工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为一认为,与化学养分的添加不同,微生物是有生命的活体,生产工艺的优劣直接决定微生物添加的成败。记者了解到,当下多数企业更专注于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应用效果等,但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研究很匮乏,往往也忽视了生产工艺的摸索。

  安徽省文胜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用20年时间摸索如何应用微生物技术生产高效的新型功能性肥料。董事长李文胜说,公司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相结合的大三元功能配方肥生产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产品推广奠定了基础。

  除了直接添加微生物菌,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也是一条高效的技术路线。狮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冀建华介绍,可以通过精密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制备高品质的聚谷氨酸,这类物质与化肥结合,不仅工艺可控,而且能在农作物增产提质过程中起到明显效果。

  此外,微生物与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结合,以及为农民提供科学的使用指导,也是菌肥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中积累的成功经验。

  健康农业的实战探索

  对于农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了解菌肥产品、生产菌肥产品,还要把好产品推广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共同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相信每位农资人都在寻找更高效的方式。

  作为行业权威媒体,《农资导报》在会上发起“健康农业中国行”大型活动,希望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集结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的资源和优势,通过精心遴选、专业研讨、实地采访、媒体传播,帮助农民找到好技术、好农资,也帮助企业推广好产品、树立好品牌。

  《农资导报》副总编辑郑红艳现场发起倡议,携手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以优质可靠的产品和集约高效的服务,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启动仪式上,十多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与《农资导报》记者团一同展开健康农业中国行的大旗,正式开启健康农业之旅。

  据介绍,作为“健康农业中国行”的首个活动,《农资导报》与木美土里共同策划了“提质增效中国行,优质菌肥下乡村”项目,将通过一系列活动,让用户真实感受微生物菌肥的质量和施用效果。《农资导报》将通过全媒体平台,将这些务实的活动快速地传递到终端,真正让用户认识菌肥,使用菌肥,主动地推广菌肥。

  在现场,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和木美土里企业集团董事长刘镇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合作战略正式落地。郑红艳表示,希望《农资导报》和木美土里的携手,可以让微生物菌肥推广得更好,同时也期待和更多的菌肥企业携手,将优质的菌肥推向广阔的农村市场,为农业带来丰产、为农民带来丰收。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2-12/26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