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精益求精 树立工匠精神的行业典范

网友投稿  2016-11-02  互联网

本版导读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缺乏工匠精神是原因之一。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二是精业,三是奉献。
  当不少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有一些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不断进行产品改进、不断完善工艺,通过高标准的磨炼,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骄傲。这也是当前肥料产业破解困局可选择的路径:一丝不苟,采取严格检测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进步,打造卓越产品。
  本版报道的4家企业是拥有工匠精神的卓越代表。他们以减肥增效为核心布局,精雕细琢产品和服务,作出“缺一含量赔一百万”的承诺,以解决“水溶与缓释不能兼顾”世界难题为己任。
  西洋实业:脱虚入实,雕琢产品和服务

复合肥企业如何应对“零增长”的挑战?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彬表示,“脱虚入实,品质取胜”是西洋实业的发展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先进科学的技术,专业的研发团队,研发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需求的新型肥料,达到科学施肥、修复土壤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的目的。”
  目前,西洋实业已经建立一套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的测土配肥施肥系统。根据多种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制定配方,为用户定制施肥计划,建立土壤数据库,结合各地区土壤分析大数据,为新型肥料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依照数据库资源,西洋实业成功推出土壤调节剂配方肥、螯合肥、聚谷氨酸肥、有机无机肥料等新型环保肥料,并在市场应用中深得用户认可。
  化肥市场将进入“品质+服务”时代,仅有优质肥料,没有优质服务是不够的。西洋实业提出“种出品质卖好价”的口号,希望通过配方肥与栽培新技术结合、精准的农化服务,着力打造“农企联盟”种植基地。通过厂家、代理商与种植大户三方联动方式,西洋实业构建了新型的服务下沉渠道。
  未来,西洋实业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全国各地选出100家有代表性的农业合作社或种植基地开展合作,在因地制宜提供配方肥的基础上,实现丰产丰收,并减少用肥量、缩减种田成本。第二步,通过合作社和种植基地的加盟,展示基地示范效果,将合作模式向前延伸,形成产业链,吸引更多基地加盟。第三步,将种植基地的合作经验无限放大,同合作社和种植基地的业主分享合作成果。
  为了推进基地合作模式,西洋实业在全国各地聘请了农业、土肥、质保专家,第一时间帮助农户解决难题。为了解决施肥过量、成本提高、浪费严重问题,西洋实业将开展一站式农化服务。服务队伍“销售+客服”双轨并进,两支队伍的核心是为基地和合作社送上精准服务。

鄂中生态:快速转型,布局减肥增效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已成为国内大型复合肥企业的转型焦点。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玉军说,公司正在加快布局新型肥料,到2020年,生物有机肥、缓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销量有望达肥料产品总销量的40%。
  “转型快慢关乎企业生死”,朱玉军说,在国家当前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压力下,大型复合肥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各类新型肥料转型,紧跟减肥增效的大趋势。他介绍,鄂中生态主要在三个领域布局新型肥料: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水溶肥。
  针对微生物肥料,鄂中生态今年已经在广西来宾建立广西鄂中肥业,其中包括10万吨生物有机肥产能。朱玉军表示,未来在南方市场,鄂中生态将立足各地原料优势,重点发展生物有机肥。同时,鄂中生态也在与科研院所合作,加紧攻关复合肥添加微生物菌技术。朱玉军认为,“微生物+复合肥”的最大技术瓶颈在于菌的成活率,一旦这一技术获得有效突破,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前景值得期待。
  缓控释肥料目前已经是鄂中生态较为成熟的板块,目前推广力度会继续加大。水溶肥也正成为公司未来上马项目的重点。朱玉军说,公司荆门总部基地立足工业一铵优势,具备5万吨水溶肥产能,未来还会重点在水溶肥粉剂和高塔全水溶肥上发力。从市场布局来看,西北等水肥一体化需求较大的区域,将成为鄂中生态重点推广水溶肥的区域。
  鄂中生态已经在湖北宜昌、广西南宾、河南民权、山东烟台等地建立了分厂,新型肥料均成为这些分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门。按照鄂中生态的规划,到2020年,鄂中生态的肥料产量将达300万吨,其中磷铵稳定在100万吨,传统复合肥达120万吨,各类新型肥料达80万吨。除磷铵之外,新型肥料在各类肥料中的比重将达40%。“2020年是国家化肥‘零增长’的关键节点,也将成为鄂中生态向新型肥料转型升级的新起点。”朱玉军说。

硅谷化工:自主创新,水溶与缓释兼顾

“我一生的梦想是学习两个人,干出一件事。”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说,“学习的两个人,一位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另一位是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他解释说,袁隆平一生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吴仁宝则是中国农村实干兴邦的典范,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成“天下第一村”。干出一件事,就是勇攀科技高峰,把硅谷化工建成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民族企业。
  目前传统肥料面临产能过剩之压力,硅谷化工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做加减法?“我们不能再做传统肥料,要提升肥料的附加值,通过脚踏实地的推广试验,让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中国农民。”
  硅谷化工研制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水溶与缓释不能兼顾”的世界难题,而且对修护土壤、粮食丰产作用显著。农业和科技部门在全国各地的试验数据显示,硅谷有机硅水溶长效缓释肥利用率可达80%以上,使作物生产成本降低20%,亩产量增加20%~30%,节水50%。
  2012年6月13日,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全国农技中心共同对硅谷化工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在馆陶县万亩小麦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1.0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36.5公斤,最高亩产657.7公斤,创2012年河北省小麦大面积高产纪录。2013年6月8日,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助力河北省永年县实现小麦亩产814公斤的好成绩。
  硅谷农科院成为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从2013年开始,硅谷化工就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战略合作,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与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配套使用,在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创建了百亩高产稻田。今年9月26日实打测产,“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配套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高产田亩产可达1169公斤。
  青岛中天:品质是“根”,践行品牌承诺

“真金不怕火炼,好肥不怕化验”。早在2012年5月,随着青岛中天科技集团脲甲醛产品发布会在青岛平度举行,以高塔、脲甲醛为主线的双线产品主体布局宣告完成,青岛中天正式推出“缺一含量赔一百万”的“悬赏”承诺。
  “产品营销要做好,品质保障是根基”,青岛中天董事长雷洪云介绍,自青岛中天成立伊始,即向业界宣誓:做品质、树品牌。“通过百万承诺,请业界朋友共同见证和监督青岛中天,并以此举昭示我们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肥料行业已进入“红海时代”,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空前发达的信息传播,质量保证成为企业的生存底线。“做高品质的产品,打造叫得响、站得住的品牌,都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这是肥料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
  青岛中天坚持选用优质原材料,从源头奠定品质基础;生产过程中不添加黏土等辅助材料,保证产品完全溶解、无残渣;产品盐分指标较低,保证种肥同播时不烧苗、不伤根;坚持严格的生产检验制度,保证生产全过程产品品质稳定;自主开发防板结技术,令产品在储存、流通环节中不会结块或粉化,保证品相。“我们将以这一永远的承诺,证明青岛中天在质量上的坚持与坚守。”
  不久前,青岛中天肥料强势登陆央视,品牌战略升级大幕已经拉开。“现在肥料市场大形势不好,固然是企业发展的困难所在,但我们更应该发掘其中蕴含的机遇。”雷洪云表示,无力应对市场寒冬而被淘汰的企业,其退出后必然空出部分市场份额,这正是可供体魄强健的“幸存者”们分享的“蛋糕”。
  “说到底,企业要靠产品的效果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登陆央视,青岛中天正式推出“中天醛能王”系列产品;今年年初,青岛中天发布“十大元素生态缓释肥”系列产品,已经获得市场的积极反馈;“中天24小时硝基复合肥”已经推广一年多。青岛中天以超快的新品推出节奏,践行了以新品满足市场新需求、带动市场新增长的努力和诉求。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1-02/26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