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农委印发2016-2017年度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从播种起,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举的措施,把赤霉病平均病粒率控制在4%以下,促进小麦生产稳定和质量安全。据了解,将赤霉病防控从秋种抓起并贯穿小麦生产全过程,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近年来,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呈高发趋势,成为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与往年赤霉病侧重发病前期防治不同,今年安徽调整工作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小麦赤霉病实施全程防控,着力推行六项关键技术。优化作物生产布局,调整耕作制度,引导沿江小麦不适宜区改种油菜、绿肥、马铃薯等;大力推广应用抗(耐)性较强的品种,全面提升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减少病菌侵染;淮北赤霉病重发区推行土壤深翻和秸秆深埋,沿淮以南稻茬麦区大力推广机条播机开沟,改善田间小环境,降低菌源基数;适期适墒适量播种,构建合理群体,实行健身栽培,提高小麦抵抗能力;坚持适期药剂预防,选择高效对路农药,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一次预防,5-7天后开展第二次防治,根据气候变化等视情开展第三次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