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讨论,现在做活动对农民越来越没有效果了,促销力度越来越大,宣传声势越来越大,但是收效越来越低,做起来很累,投入很大,真不知道如何去做了。 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早些年县级电视台打一个广告,产品订货就满天飞了,再然后村子里墙上刷刷标语,贴贴广告也还算是有效果的;发现到今天有一些活动猖狂的地方,可能跳脱衣舞效果都不理想了(有些地方其实还是有效果的);这都是因为人的审美疲劳造成的。 其实,不仅仅是农民会,就是厂家的订货会也是一样的,越搞力度越大,越搞越疯狂。因为,这些活动本身都是感官刺激,冲动消费的。但是,人感官刺激的时间长了就适应和习惯了。 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对于一些娱乐或者刺激,时间久了就疲劳了,没有了感触。比如,路上走了一个叫花子,你给了他五千块钱,他一定会很兴奋,但是如果你连续给,坚持不断的给,天天给,你给到一年,叫花子的兴奋劲就没有了,第一次给他的那种幸福感也没有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那种习惯了。 也像我们有些农资企业开会,刚开始找一个酒店,后来就是旅游景点,再后来人民大会堂,钓鱼台,日本、美国、新加坡。估计再过几年,非得到月球上才可以刺激到大家。 所以,当活动频繁以后(不仅仅是农资,保健品什么的乱七八糟活动也在增加农民的刺激适应),农民已经习以为常,你要还想让你的活动有效果,你就必须加大你的刺激,更换不同方式的刺激,做出来一些农民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的刺激。 但是,我们又知道,这都是需要钱的,并且这些钱最后还是有农民来买单的。所以,不鼓励大家这样去做,偶尔搞那么一两次轰轰人气还可以,要是真想靠这个做一辈子的生意,最后能累死你。现在那些依靠促销做起来的经销商,已经感觉到吃力了。因为,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死循环啊,你今天的活动搞了,他已经受过一次刺激了,等下一次你再用这个活动的时候,刺激就不灵了,你就要想个办法换一个刺激。别人天天用来想农业问题解决的时候,你全部都用到了想如何搞刺激上去。早晚有一天,要玩完。因为,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一生可以永远的新鲜有趣。 所以,如果想长期,踏实的把生意做下去,还是只能靠脱离了感官刺激以后,存留下来的和种地相关的价值。 找到农民种地的存在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感官上的需求。 比如:农民看到了某个新肥料的宣传,不懂,他能够想起来给你打个电话,或者走到你店里,问问你。 这需要你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比如:农民地里出问题了,他就想到了,立即拿着叶子就过来找你,让你给看看。 这需要对病害的了解或者掌握。 比如:农民对一些品种不懂了,他就想到了你,立即问问你这个品种可以种不可以。 这需要你对产品品种的认知。 当然了,这些都还是初级的。 更高级的一点的是: 农民地里要用肥了, 过来问问你如何搭配比较合理。 农民地里要打药了, 过来问问预防打那些药比较好。 农民地里要收割了, 直接给你打一个电话,你把粮食给他们送到家了…… 要想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解决农民真实存在的需求的,真实存在的需求就是不管你做不做,农民都有那个需求,都需要解决那个问题,所不同的是,你没有出现的时候,农民解决那些问题是很迷茫,乱找,不知道找谁,但是,你出现了,你开始做了,农民只要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你。 促销和活动是手段,但不是目的。过去农资行业,促销和活动一直是作为目的来做的,好多企业甚至都把活动促销当成重中之重的任务去做了,其他的一切都溜边站,你会发现,当行业慢慢回归理性,当农民和经销商被市场教育的成熟以后,这些企业突然就没有了方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了。有很多经销商也是如此。 活动宣传、促销,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我们,而如何留住,才是应该考虑的。在宣传的时候,要想到,留下的问题,留谁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