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概念刚刚提出,各个行业迅速行动起来,使出洪荒之力以求能在互联网时代早早地占据一席之地。但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科技大军站在最传统的农业面前时,发现现实并非理想那么美好。
很多农资电商也在这股潮流中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了,也有很多投资者翘首观望,但今年爆出的农一网上线一年巨亏4500万的新闻让所有的农资电商非常沮丧。除了农一网,像农商一号这类由肥料行业领头羊创办的电商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小编这里想就农资电商搞地推这个事儿,和大家来侃一侃。
记得之前有一篇文章写过农资电商是否可以逃得过地推,也举了淘宝当年的发家主要是靠地推的例子。当然,淘宝帝国的成功少不了地推,但淘宝受众集中在城市而非农村,因为大部分农村快递根本送不到。而农村人在接受新科技这一点上,总是显得更加保守和固执,农村智能手机普及速度实在让人着急。所以说,农资电商搞地推难上加难。
既然是电商就要走流量,流量哪里来?还是要回归农村。所以,农资电商搞地推就成了非常普遍的事情。众所周知的是,现在农村被成为“993861部队”,也就是老幼妇孺居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是主要特征之一。所以,农资电商的地推不仅要告诉农户我们有一个方便、廉价的网站可以在线购买农资产品,还要告诉他怎么购买。因为农户不仅仅是不知道你这个网站,甚至连怎么上网购物都不明白。物流又是很大成本,所以电商们地推的主要方式就是设置“代购”,帮助农户们在线购买农资产品,再集中订单统一配送,其实就是一个O2O2O的模式(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
不仅是农户购买习惯的问题,农资电商模式至少现在看来是可笑的。传统农资销售模式是厂家—一级代理(县级)—下级代理(乡镇或村)—农户(当然还有出口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和邮政等政府或国企的渠道),农资电商的模式是厂家—县级代购—代购—农户,二者不同仅仅在于中间批发商被代购所取代,而事实上就是旧的中间商被新中间商所取代!代购本身也需要成本,最终销售给农户的产品也要降价,所以小编认为目前农资电商搞地推,纯粹属于脱裤子放屁。更何况,你砸了中间商的饭碗,那么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农资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农资就像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将来基于大数据以及基于专家模式的农技服务系统理论上是更加科学、精确和便利的,可目前虽然有了这类网络产品的示范和推广,但总体上这套体系尚不完善。农资电商需要一面做线上运营、又需要推广线下服务,和传统的农资销售渠道并无差异,而且延长了购买时间,比如以前很多农户习惯了雨后追肥,去农资店拎一袋直接去农田,现在要通过代购在网上买了运过来,便利性方面又受到了怀疑(种地不赚钱,农资赊销的现象本来就很严重,你很难指望农民提前储备大量农资产品)。
有人说,农资电商是个伪命题,小编认为这个论断过于绝对。互联网+农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现今各行各业如果想要生存,必须组成一个商业生态圈,星星之火并不总能燎原,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行业孤军深入,总是步履维艰。小编认为,要想让最传统的农业实现现代化,需要一股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洪流,方能让最广大的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天我们所有一切超前的想法,或者智慧的远见也必然会实现在不远的将来。
但这个生态圈的搭建需要多久?只有时间能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