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陕西农业升级 粮菜果各显其能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7-08  互联网

编者按

陕西农业生产正在经历一系列深远的变革,在当前来看,这些变革只是一个个分散的片断,不过,细细深究这些片断的进程和背后的推动力,一个比较清楚的现代农业产业轮廓已经大致显现。

记者跟随国务院参事在陕西咸阳、泾阳、太白、洛川、延安五个市县调研考察的结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不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空中楼阁。现代农业产业的构建者,包括政府、企业、种植者、消费者,各方从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地尝试,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而这样的探索已经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出现了交汇,彼此交汇又给各方以信心和鼓励,让大家意识到:自己选择的路径得到了上下游的呼应,各方对未来的方向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从农资到农产品的整条产业链,各个环节正在朝着同一个大方向发展,互相提示与携手,有可能构建新的产业链,并拉动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进行产业提升。

有观点认为,中国现代农业形成的类型可分为劳动力节约型、土地节约型、水资源节约型和全要素集约型等几种。记者走访的这五个市县,可以看到上述几种类型的现实推进,又往往是两种甚至三种类型混和而成的劳动力与土地节约型、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型等。


调结构,向特色产业要效益,是走活陕西农业一盘棋的关键。该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陕北、关中、陕南三个气候带进行农业区域结构布局,加快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着力打造陕南生态农业、关中高效农业和陕北有机农业优势产业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征兵提出:陕西农业要追赶超越,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第一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第二是打造农产品的品牌,第三就是进行科学的营销。陕西农业扩大产量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重要的是提高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走中高端路线。

泾阳县 大田作物如何“肥药双减”

面壁十年图破壁,中国农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肥药双减”正是转型的攻坚战。从选种、施肥、用药到种植管理每个环节入手,才能真正做到“肥药双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改善及效益提升。记者发现,“肥药双减”与粮食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新技术、农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互为因果;与蔬菜、水果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无公害生产紧密相联。

泾阳县斗口村,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却拥有中国最早的一个农业生产试验站。该站建于1929年,于右任以自己祖遗300亩土地为基础,又收买千余亩田地,于1931年办起了斗口村农事试验场。记者在斗口村的农事试验站看到了1934年建成的试验站的砖房,屋内地板仍然是当年的。门旁边有一块石匾,上书:余为改良农业,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所有田地,除祖遗外,皆用公平价钱购进,我去世后,本场无论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公家,国有省有,临时定之,庶能发展为地方永远利益,以后于氏子孙愿归耕者,每家给以水地六亩,旱地十四亩,不自耕者勿与。右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通过一块斑驳的石匾,记者看到了一代伟人的风范,高山仰止,襟怀浩荡,行事朴素。

在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在试验场斜对面,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斗口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在海江波站长和温晓霞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玉米地,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两行玉米之间隆起的垄上覆盖着地膜。这是西北农大的化肥减量试验。西北农大老师介绍,垄上覆膜,春玉米能增温保墒,夏玉米主要起保墒作用。

西北农大的试验显示,通过施肥方法的改进、种植模式的改革、专用肥料等新产品的研发等一系列举措,可在不明显降低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化肥利用率。随化肥减量,夏玉米产量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化肥减量30%与常量施肥的产量并没有明显差异,在玉米、大豆以3∶2间作模式下,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碳氮储量。尽管玉米产量有所降低,但化肥投入也相应减少,从投入产出比考量,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都有较大提升。

小麦和玉米减肥、减药技术研究成果显示,大田作物减肥、减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环节共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要先从育种开始,选育抗病、抗虫、抗倒伏的优秀品种。其次要运用现代种植技术,例如黑钯地膜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用量;推广轮作,减少土传病害。第三是探索节肥减肥措施,扩大养分来源,科学改良肥料,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太白县 高山蔬菜成为绿色名片

在太白县招待所,一张别致的餐桌中央摆放着一盘五颜六色、饱满新鲜的蔬菜。这个画面好象一张绿色的名片,令人对太白的高山蔬菜产业印象深刻。该县农技中心赵志国介绍,去年全县种植蔬菜近11万亩,总产量45万吨,产值达4.5亿元。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蔬菜产业是当地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这里86%的耕地种植蔬菜,85%的农民从事蔬菜生产,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目前这里有17个蔬菜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欧盟、美国有机蔬菜认证,24个蔬菜品种获得有机蔬菜认证,15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认证。

沿秦岭的盘山公路,汽车由南向北爬完了秦岭的一部分。记者发现,太白县塘口村全国高山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秦西绿色蔬菜示范园、北沟村轮作倒茬示范方、西农大蔬菜试验基地、海升现代莓类产业示范园、黄菜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各个点分处于秦岭的不同高度上,各个点的产业模式、种植品种和管理方式各有特色,充分地显示了太白县蔬菜种植的丰富多样。在上述蔬菜基地,记者都看到了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手册,包括生产质量监测、施肥用药和农药管理使用等20多项标准化操作规程。该县有7个漂浮育苗点,实行工厂化育苗,年育无菌壮苗1500万株;建成蔬菜绿色防控基地2万余亩,普遍使用杀虫灯、黄板、蓝板;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

秦西绿色蔬菜示范园每年可生产90多种果蔬和食用菌,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技术。在种植园的办公室,桌上摆放着大量的蔬菜种植管理标准手册,详细规定了测土配肥、绿色防控、分级采收、成品检测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规程。有趣的是,这个示范园是由林业部门投资兴建,因此蔬菜产品拥有一个表明出身的“三秦森工”品牌。示范园管理者介绍,他们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建成占地350亩的绿色蔬菜产业园。他们还建设名优林特产品市场和物流配送体系。从种子育苗、日常施肥用药管理,到采摘、药残检测直至出售等所有生产活动均纳入实时监控,并编制产品身份证“二维码”,让消费者对产品生产环节一目了然。

海升现代莓类产业示范园的外观就令记者耳目一新。这里的草莓是无土栽培,品种从美国引进,6月中旬正值采摘期,草莓个头不大,酸甜味道浓郁、果肉口感紧实,明显不同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草莓品种。草莓种在一排排离地面一米多高的细长金属盘里,盘下面有支架,有多根管道从地面与金属盘的底部相通,应是水、肥、药的输送管线,金属盘上方有避雨膜。这个草莓园选址在海拔1480米的地方,长冬无夏,病虫害发生几率很低。这里的设施从欧洲引进,国内自行设计生产高架。植株扎根于椰糠基质中,与土壤隔绝,彻底切断了土传病害的传播,种植期内可根据植株的需求实行精准滴灌施肥。记者在示范园的肥料库房看到售价超过万元的进口水溶肥。园区负责人介绍,他们也了解到目前国内肥料企业的水溶肥产品种类增多,质量提升,也有意考察相关产品,选用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水溶肥。

太白县的蔬菜产业比山东寿光起步晚很多,这里的蔬菜基地大部分都聘请了山东的蔬菜种植专家作技术指导。而后发优势使太白在蔬菜种植布局、品种选择、设施建设和生产管理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可借鉴,能少走弯路,而且很多有外来资本进入的示范园都有很高的技术水准。目前这里最需要的是培育蔬菜品牌、建立完善的分销渠道、降低物流成本。

洛川县 品牌苹果历经70寒暑

陕北黄土高原,矗立着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塬——洛川塬。自然的恩赐,让这里成为国内唯一符合全部7项苹果生长气候指标的最佳优生区。

洛川的明星是苹果,当地人把“诱惑了夏娃,砸醒了牛顿,握在乔布斯手中”这三个苹果的段子加上了第四个。排在第四位的是一个普通的陕北农民——李新安。李新安1919年生于洛川县城北30里的阿寺村,1943年李新安去河南灵宝县在焦村大地主李工生家的果园干活。他在干活时认真琢磨,一个灵感从他脑中蹦出:洛川和灵宝处于同一纬度,自然条件大体相同,能不能在洛川种苹果?1947年李新安带着自己精心培育的200株苹果苗回到洛川,在家乡种下了第一棵苹果。在洛川县的苹果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了李新安的笔记本,上面全是苹果种植技术,也看到了这个朴素的陕北农民的黑白照片。在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展板,录下了洛川县多任县长、县委书记的名字,他们是李新安梦想的继承者。

2013年《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出台发布,洛川苹果产、贮、加、销等16个环节都“有标可依”。洛川苹果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程标准化生产。

2014年,洛川县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成为陕西省唯一整县通过绿色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尤其是美洲苹果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生产基地里,苹果生产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全部使用农家肥。专用猪粪、鸡粪经过发酵后,加入有益生物菌,且有机质含量非常高,保证洛川苹果始终以“绿色果品”形象与消费者见面。

2015年,洛川县苹果总产量85万吨,总收入40亿元。他们为苹果提了一个朴素的宣传口号:带皮吃、上户口、论个卖。

目前,洛川县累计建成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万亩,建成出口示范基地20万亩,通过出口认证12.88万亩。取得了加拿大、英国、泰国等8国出口认证,建成并通过欧盟及国内认证的有机果品基地4.88万亩。

就在记者到达前几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一行刚刚离开洛川,他们是为调研现代化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而去。记者离开延安回京,在飞机上遇到了延安市副市长张宏,他带领洛川县果木局的两位同志,利用周末时间到北京昌平造访苹果专家,希望把苹果苗的结果时间由5年缩短为3年。张宏对记者讲,苹果产业不仅是洛川的支柱,也是带动延安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百年产业。

这一来一去是巧合也不是巧合,中国的农业发展正是靠一个苹果、一个地区一点点地完成的。由点到面地提升,是最现实、最经济的产业升级路径。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07-08/25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