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流通行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经验总结_农资市场 |
|
网友投稿 2013-05-21 互联网 |
|
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农资销售和服务的连锁企业,公司汇集国内外资源,目前销售产品600多种,涉及农药、肥料、种子、农膜、农用器械、饲料、兽药等,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及海外市场,合作厂家有华星化工、FMC、加拿大龙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近百家。 当前,安徽喜洋洋农资正在全方位探索可以真正跨区域、快速复制的农资连锁模式,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以建立特许加盟连锁店实行直营管理为核心战略,自2009年1月陆续进入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广西等市场。目前,喜洋洋在国内已经拥有8家控股子公司,连锁加盟店3600多家,终端销售网点15000多家。
信息化需求背景
国内农资市场风云变化的十年里,农资企业经历了销售混沌期、浮躁期,如今市场已逐步迈入成熟阶段,管理制度也越来越规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农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随着国家对农资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到全面改革的阶段。 企业需要考虑的不单单是如何快速生产、销售产品的问题,更需要企业管理环境上狠下功夫,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从管理上要效益,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对于喜洋洋来说,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迫在眉睫。曾经一位美国专家说过,如果一个企业和组织不能积极进行创新,可能就会像潮水退后停留在沙滩上的鱼儿一样,坐以待毙。所以,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必须很快注入到我们的行业和企业内。 自2010年开始,喜洋洋一直着手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并成功上线某财务软件,该软件主要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有关问题,应用后,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喜洋洋财务管理的成本,使财务办公效率得到提升。但是,随着农资市场的日趋成熟,管理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公司内部的某一个部门,企业管理问题也不只是财务问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协同办公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拥有如此之多加盟店、连锁店的农资流通型企业来说,如何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办公,各部门、门店间信息资源共享,合理调配资源已是企业不得不解决的棘手难题。
变革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益
为能提高产品流通效率,缩短资金运转周期,顺利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喜洋洋公司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决心对总部及各门店进行管理模式大改革,并与专业机构展开合作,由专业团队全面负责喜洋洋信息化建设与实施。为能研发出一套符合农资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喜洋洋信息化团队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准备工作,进行深入的需求调研工作。经过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后成功上线农资经营管理系统。该系统集合农资行业目前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针对农资行业的特点,重点加强订单采购、销售、仓储物流、移动商务等模块的建设。 系统实现了喜洋洋连锁总部省级各分公司管理,实现连锁总部以及省级分公司对特许加盟连锁的实时监管;移动商务模块更是符合信息快速发展的需求,使得办公、业务操作更为便捷;仓储物流系统,彻底解决库存盘点、物流配送的难题;终端经销商实现POS管理,会员价、非会员价、会员档案及消费记录,进货情况在电脑上可以一览无余。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但极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同时帮助企业实现了农资销售的可追溯查询,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 喜洋洋作为大型农资流通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庞大,需求复杂,需要管理的客户数量多、业务单据多、数据量巨大,传统管理往往使数据统计人员深陷工作量繁重陷阱,及时统计出数据尚且应接不暇,更难谈通过数据分析寻求优质客户和寻求成本控制的新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管理需求背景中,喜洋洋决定改革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方法,企业可以快速实现客户管理、数据统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大量附加值不高的事务性工作被系统替代,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防范。业务数据得到及时和充分的利用,企业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并发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信息化管理能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帮助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近年来,信息化管理能力已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安徽海软信息科技在农资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研究突破,也奠定了行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基础。 此外,基于企业采购管理的业务需求而研发的商品采购管理模块,涉及采购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从采前管理,如“采购需求、计划,供应商管理”;到采购过程的管理,如“采购订单入库、出库、报表查询统计”;再到采后管理,如“供应商评估、成本明细管理、订单协同管理、合同管理等”。然而,面对诸多的采购管理需求和管控环节,想一步到位是难以如愿的,喜洋洋农资在实施海软农资流通行业电子采购模块时,经调研讨论,项目组最后选择的还是分阶段建设,先抓2个重点:第一是供应商管理;第二是采购流程智能管理。供应商管理中,又重点选择和推进供应商信用审核、返利管理;而采购流程管理中,又重点选择的先规范采购出入库和智能导购、补货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选择的经验总结
价格因素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投资一般包括软件费用、服务支持费用、二次开发费用、因实施延误而损失的收益等。价格方面要综合考虑软件的性能、功能、技术平台、质量、售后服务与支持等,需要做投资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要考虑实施周期及难度,避免造成实施时间、二次开发或用户化时间过长而影响效益的兑现。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全面平衡,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
个性化需求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上存在差异,因而行业细分、针对性强的信息化管理产品,是企业的首选。例如,安徽海软科技将信息化方案细分到农资行业,这种做法比较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可采取借鉴同行业信息化经验的做法,同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实施经验、阶段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可能性风险以及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准备实施信息化项目的企业来讲,是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借鉴。 通过深入考察不仅可以了解其他企业建设的情况,还能够对本企业信息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做适当修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考察验证主要供应商的同行业业绩建设经验,作为选择软件厂商的重要依据之一,避免成为某些软件厂商的试验田。
二次开发性能 信息化服务供应商不可能开发出满足所有行业、所有产业链的企业用户需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任何一种信息化系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需要用户化和二次开发的地方。尤其是农资流通行业这个特性明显的行业,几乎每个企业的管理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后期实施服务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后期实施维护同样重要,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人员专业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在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依靠信息化服务商的良好的后续服务来帮助中小企业共同解决。
|
|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5-21/2102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