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陕西永寿县农资市场的调查与思考_农资市场

网友投稿  2008-08-22  互联网

永寿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偏西,黄土高原的南缘,属高原沟壑区,兼有山地和丘陵,是国定贫困县;现辖7镇6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大田作物以小麦、玉米、高粱、油菜等为主。农民从农业上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苹果,该县拥有苹果种植面积20万亩,是陕西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县域内的苹果全部纳入了陕西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一、农资市场基本情况

  1、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供需状况。在正常年份,该县农业生产每年共需各类化肥6.6万吨左右,其中,尿素0.8万吨、碳铵2万吨、磷肥2万吨、磷酸二铵0.6万吨,钾肥0.1万吨、复合肥1.1万吨;共需农药79.99吨左右,其中杀虫剂25.98吨、杀菌剂24.1吨、除草剂2.9吨、复合制剂21.3吨、生物制剂5.3吨、杀鼠剂0.41吨;共需兽药12000余件,添加剂2.6吨;共需各类种子2610吨左右,其中玉米种子71.75吨、油菜种子15.45吨、小麦种子2521吨。从价格和质量上来看,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基本上都是价格较低的中低档产品,品牌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较少。

  2、全县农资经营户和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截止目前,该县共有农资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共有177家,其中化肥经营户46家,农药经营户73家,兽药经营户22家,种子经营户36家(只有县种子公司有种子经营许可证)。

  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在监督管理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等措施督促下,全县农资市场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全面分析,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对农资市场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农资市场管理的战略性、重要性、全局性认识不足,对培育、发展、规范农资市场重视不够。片面地认为农资市场管理是职能部门的事与政府没有关系,造成农资市场的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农资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农资经营户各自为政,呈现出一盘散沙状态。造成农资产品进货渠道混乱,品牌杂乱,有的产品标签标识不全,化肥有效成份不足,甚至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扰乱了农资市场秩序,使管理难度加大,同时一些小商小贩走村串户销售农资现象时有发生,给制假、贩假、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假冒伪劣农资打着廉价的幌子趁机抬头流入市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宣传教育缺位。表现在:一是对农资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鉴别常识宣传不到位,一些农资经营者,特别是许多农民缺乏识别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常识;三是缺乏对查禁的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公开处理的现场直观教育;四是缺乏对查处的制假售假不法商贩进行公开曝光。

  3、农资市场管理体制不顺,综合执法力度不足,管理难度较大。农资市场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既需要各级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还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然而,该县目前的现状是农业部门没有专职的农业执法队伍,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与合作,只从各自职责出发各自为战,大局意识不够强,不能正确处理放手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关系,极少数单位存在重收费,轻管理,轻服务的现象。

  4、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一是无证照经营。有些农资经营者既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又不办理《营业执照》。二是超范围经营。有些经营者只有《农药经营许可证》却从事种子经营,还有的擅自改变经营方式,将零售扩大到批零兼营,或搞起总代理、总经销等。三是经营者不具备经营条件。一些经营者不具备专业知识,或者不具备种子保管场所,却照样开起了“种子店”。四是挂靠经营,一些没有取得《农资经营许可证》的个体户,却挂靠在种子公司、农技站等名下,在无委托协议的情况下成立“分店”经营农资。

  5、价格上涨幅度大,随意性较强。去年以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全我县农资价格涨势加剧,大部分农资产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的平均涨幅超过40%,一些品种达60%以上。如尿素较上年同期的85元增长12%。碳铵较上年同期的25元增长30%。磷肥较上年同期的23元增长45%。磷酸二铵较上年同期的155元增长50%。钾肥较上年同期的155元增长60%以上。复合肥(45%)较上年同期的110元涨幅超过了40%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吃”光了国家对农民的直补,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因此农资经营户今年普遍生意不景气,化肥销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多。许多农民因复合肥价格的高涨,迫不得已重新选择单质肥,甚至选择了价格低下的低端化肥,个别偏远乡村甚至出现了白地下种的现象。

  三、相关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理顺思路,加强管理。坚持“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发展”的方针,坚持“惩教结合,以教为主”的管理办法,强化管理促发展,达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从而形成一个繁荣、健康有序的农资市场新格局。

  2、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增强全民法制观念,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提高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引导农民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农资涨价;同时督促教育广大农资经营户要诚信守法经营。

  3、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首先是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假冒伪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的,有关部门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是要完善投诉举报制度,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落实案件上报和督办制度;三是要加强协同配合,工商部门要在规范农资市场准入的同时,坚决取缔和打击无证经营和各种违法行为,质监部门要严把生产和流通环节农资产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物价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稳定。

  4、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秩序。一是要认真执行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农业部门切实做好全县农资经营网点的布设、经营资格的认证、审定、登记、注册工作,工商部门对已经发放《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核查,对不符合许可、登记条件的或者有违法经营行为的按有关规定注销其经营资格。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的整治工作。要突出化肥、农药、种子等重点产品,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铲除制造、加工、销售窝点,并对已查处的重大农资产品违法案件进行曝光。

  5、构建连锁网络销售模式,建立健全规范的市场秩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连村到户,提升农资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对产品质量好,经营机构规范农资企业要积极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县外化肥生产企业联系,发展联储、联销、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工商合作模式,从源头上保证农资产品的质量,切实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8-22/20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