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季度农资与农产品价格飙涨_农资市场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4-28  互联网

众所周知,本轮通胀始于猪肉等农产品集体涨价。

  去年以来,以猪肉为首的农产品带动食品大面积涨价,劳动力成本随之攀升,工业品价格陆续跟进。而今,通胀压力日趋加大,涨价的连锁反应迫使全社会聚焦中国的粮食安全,忧虑农产品供给对未来物价乃至经济走势的直接影响。

  无可置疑,确保粮食安全、遏制农产品价格飙升,是当前缓解通胀压力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经济避免陷入物价轮番上涨的关键环节。正因为如此,抓粮食问题、促农业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今春各地农资涨价怨声迭起,农民投入减少的信息反馈更让人由衷担心:农资价格高企或将引发新一轮农产品涨价,进而助推通胀升级。

  农资涨价导致农民投入减少

  据记者观察,2007年以来的农产品涨价令农民收益不菲,但价格上涨这把双刃剑也让农民利益受损。统计表明,一季度全国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0.6%,为2006年以来单季最大涨幅。春耕生产成本陡升,部分农户对加大投入已是心灰意冷。以湖北省为例,继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之后,今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又同比增长20.3%。同期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支出用于种植业的生产费用也增长了21.9%。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购买农资的实物量却呈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统计,一季度农民人均购买饲料0.75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一半;人均购买化肥16.21公斤,同比下降10.2%。这意味着农民增加的生产投资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农资涨价所吞噬,实物投入甚至少于往年。

  来自农业大省河南的信息表明,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8%。分商品看,幼禽家畜、化肥分别上涨45.2%和19.5%,饲料上涨13.9%,农用机油上涨10.1%。据悉,在春耕备播时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如此大幅上涨,是当地近年来没有的。经商丘市测算,农资涨价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成本,小麦每亩综合成本将上涨80元左右,玉米每亩综合成本最少增加90元,经济作物类每亩增加300-350元,温室大棚则增加5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山东农资市场涨价风潮同样来势凶猛。虽说春耕物资供应充足,但价格上升相当惊人。2月份山东化肥价格上涨19.8%,大大超出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据测算,因农资价格上涨,农民种粮亩成本同比增加150元左右。因粮价上涨不及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导致种粮收益下降,农民降低了对农业生产投入的预期。部分农民打算降低小麦追肥量和春种底肥的施用量,有的甚至放松麦田田间管理,减少了春种的投入。为此,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提示: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将会给山东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农资与农产品飙价加剧投资风险

  前期是“粮食涨价在走路,农资涨价在跑步”,现在农资与农产品涨价大有疯狂赛跑之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25.5%。与百姓消费关系最密切的粮食、生猪、禽蛋和奶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4%、62.1%、15.9%和36.8%,涨幅上升4.1、44.1、4.1和35.6个百分点。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报告也证实,农资与农产品飙价是近期农资价格涨势超前,种粮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刺激粮价上升的结果。一季度,四川农民购买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达43.8%。与此同时,农产品生产价格也比上年同期增长38.6%,且四大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畜牧业产品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升48.3%;粮食生产价格同比增长11.8%,创单季涨幅历史新高。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的农资与农产品飙价,极有可能误导农民非理性投资,进而埋下市场隐患。应该承认,过去一年生猪价格一路走高对农民扩大存栏、发展饲养业大有激励,这既是未来肉价下降的希望所在,也酝酿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养猪业的复苏,农民投资热情的持续升温,使各地仔猪不仅价格暴涨而且供不应求。一季度,广西的产品畜价格涨幅高达89.8%,四川农民购买仔猪价格同比上涨111.0%,湖北仔猪价格上涨了124.45%;一头仔猪在河南售价达到600元左右,在福建能卖到700多元。而饲料价格和人工费用的不断攀升更抬高了饲养成本。“大干快上”后果“两难”:未来肉价水涨船高,势必直接加大通胀压力;一旦供过于求,农民又将再度蒙受入不敷出的经营损失。此时此事,或将考验各地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和平衡技巧。

  我国人多地少,对农产品消费高度依赖。任由农资领涨带动生产成本节节攀升、农民投入步步退缩,则势必危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导致涨价风潮再度袭来,大规模通胀将在所难免。有鉴于此,必须从源头治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这是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进而维护粮食安全、稳定物价的“硬道理”。

  近来我们看到,中央和各级政府已对症下药,确实收到一定疗效。但此项工作事关全局,仍须深入持久、常抓不懈。有关研究人员建议:在加强农资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化肥、粮种、农药等重要农资全面实行出厂价最高限价管理,并对农资批发环节和差率加以严格限制,以确保农产品生产的利润空间;探索新的农业生产补贴机制以鼓励粮食生产,可将现行的各项货币补贴综合转化为对种植业的实物补贴,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实行粮食生产的化肥定量配给制度,切实提高国家农业补贴实效。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4-28/20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