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对农资批发市场发展困惑的研究

网友投稿  2007-10-08  互联网

在上个世纪末,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各地纷纷掀起了建设农资批发市场的热潮,不仅硬件设施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场面和经营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各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如火如荼,优惠政策也纷纷出台,但大多数市场依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市场经营陷入困局。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农资批发市场建设真的符合现实需要吗?

  农资批发市场功能难以发挥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刘学胜

  从理论上说,农资批发市场是农资经销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将原本混乱分散的经销商组织到一个市场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不仅能够解决厂家选择代理商的难题,还能够于市场管理,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农资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各地,但真正能够将市场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却屈指可数,现在满负荷经营的只是一些小规模农资批发市场,更多的还是发挥着零售功能,很多大型农资批发市场都陷入了招商困境。采访中农资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农资生产企业的营销思路和目前的市场发展阶段及管理特点使农资批发市场的功能难以发挥,制约了农资批发市场在各地的发展。

  制约原因一:中转站功能难以发挥

  就各地建立农资批发市场的初衷来说,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当地小型经销商的进驻,而是为了能够吸引诸多生产厂家在市场设点,以满足当地经销商肥料经营的需求,从而使农资批发市场发挥中转站的功能。但是,运输条件的便利使得很多企业不用担心运力问题,同时也考虑到开发市场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不愿意自己直接开拓市场,而是通过在一个地方设立独家代理商的方式,这就使得条件再好的农资批发市场,也难以引来大的生产企业。在不能吸引生产企业设点的情况下,诸多的农资批发市场成了当地经销商的集合地,并没有实现经销方式的实质性变革,也就难以发挥出批发市场的优势。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孙德亮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主要采取招代理商的办法进行经营,不会直接进驻批发市场,在以后也不大可能进驻批发市场,因为在一个地区的批发市场设立独家代理商,然后当地的小经销商就会到农资批发市场进货,就已经能够满足相应的需求了。如果企业直接参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不仅增大了成本,还提高了经营风险,所以企业更愿意将这部分的经营交给代理商以实现共赢,毕竟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分工的不断细化。

  河南万庄农资批发市场在农资批发市场中也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该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有云天化、天脊等大型化肥生产企业进入,但是这些企业并不是在这里进行直接贸易,而是将农资批发市场作为一个物流集散地,由批发市场提供物流等方面的服务。在谈论可不可以实现在该市场直接进行农资贸易的时候,该负责人表示困难很大,由于企业都有着自己一套营销体系,不大可能拿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农资批发市场经营的,由于化肥的运输量比较大,生产企业需要一个物流的集散地,而不是销售点。

  制约二:销售淡季市场愈发冷清

  农资经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季节性非常明显,尤其是化肥,由于销售集中在一年的某几个月,而农资批发市场通常还建设在人烟较少的郊区,就使得当地的化肥经销商因为化肥销售的季节性而不愿意进驻市场。山东德州七西农资专业批发市场在今年7月份建成,第一期共200个门店,现在虽然已经全部租了出去,但由于农资经营的季节性,且该市场又处于郊区,所以在此地经营的商户占到1/3,而且主要是农药,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化肥经销商会在春节以后入驻。

  记者在基层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纯粹的化肥经销商很少,很多门店都是化肥和农药一起出售,还有一些企业则是以日用百货为主,附带进行化肥销售,从而能够缓解因化肥销售淡季的到来而引起的经营压力。因此,如果将一些化肥经销商集中到郊区,等着在农忙时期进行大批量的销售,而在农闲季节则很难能够看到有人光临自己的门店,此外,进驻农资批发市场并不一定还能够实现旺季的大量销售,考虑到风险和成本,农资批发市场的很多经销商就会选择安于现状。另外,在销售淡季的时候,很多经销商会选择关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制约原因三:解决问题能力让经销商怀疑

  要想让经销商进驻农资批发市场,不仅需要让经销商在市场获得收益,还能够保证他们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在这个方面,就需要农资批发市场的建设者在立项之前进行慎重思考。湖南湘农农资批发市场的杨兴华告诉记者,虽然有着160个门面,但是现在只入驻了30多家,入驻企业的经营比较红火,但如此少的“客座率”让市场的日常经营显得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农资生产企业的经销模式和农资的季节性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一些想入驻市场的经销商办不到营业执照,由于营业执照不审批给个体户,在找不到挂靠单位的情况下,很多个体户只能被拒之门外了。

  对于记者所提到的进行农资批发市场建设,将散乱的经销商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以维护经销商的利益的观点,某个农资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很直白的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市场管理状态下,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很难,甚至有些时候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将经销商集中到一个市场,就更利于一些执法部门进行检查,而有些地方执法部门由于管理的不完善,会导致一些部门借着执法的名义对市场中的企业进行集中惩罚,而对于那些没有进驻市场的,由于其分散性,执法成本也比较高,一些不法经销商则能侥幸逃避法网。

  据青州市农资公司信荣批发部贾华强经理介绍,当地的农资批发市场是由经销商自发聚集到一起的,虽然市场的经营状况还比较好,但是在组织起来这个方面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市场里面有六七十户经销商,但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同的经销商代理不同的品牌,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更不用说会成立相应的组织来与执法部门和企业进行谈判。所以,如果遇到一些执法部门进行检查的时候,尤其是碰到一些执法部门进行以罚代管的方式进行检查的时候,经销商们就会感觉很无奈。

  另外,对于农资经销商和农资生产企业来说,进行分散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进驻农资批发市场,意味着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将很容易暴露在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之下,在农资经销的发展并不是很完善的阶段,企业在这样的经营形式下会感觉到难以开展工作,会因此而更容易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检查,与其这样,不如将经销网点分散于城市的某个角落。在采访中,某家经销商告诉记者,企业曾经在农资批发市场发展过,在那边虽然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但也会吸引更多的执法检查,为此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在后来,企业将经销网点搬到了一个写字楼,不仅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检查,还便于集中精力进行市场开拓。

  制约原因四:优惠政策不能代表收益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各地农资批发市场纷纷涌现,但是经营状况很好的非常少见。诸多的农资批发市场都推出了优惠政策,诸如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租金减半,第三年合理收费;税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经营客商的子女入托,入学免收借读费等等很有诱惑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不能代表农资经销商收益的实现,经销商进驻市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正如一个农资批发市场负责人所说的如果农资批发市场真的能带来很好的效益,农资经销商也很乐于进驻批发市场,还用得着农资批发市场推出如此多的优惠政策吗?

  因此,对于农资批发市场,很多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存在盲目乐观的态度,认为农资批发市场的建设不仅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还能为当地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看到其他地方在建设农资批发市场,就纷纷效仿。但是,在建设的时候恰恰忽略了农资经销商的意愿,对生产厂家的想法也进行了盲目乐观的估计。等到批发市场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发现不仅难以引来金凤凰,能够实现保本经营都是一个问题。

农资批发市场建设需慎行

  在批发市场中,很多行业确实搞的红红火火,比如服装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能够吸引诸多大经销商,还能够吸引很多小经销商来市场进货,平时也会有大量的消费者直接来到市场采购,使批发市场产品集散地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农资批发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曾辉煌过,面对如此高的农资批发市场建设热情,我们需要冷静地问一句:农资批发市场真的很有必要吗?

  批发市场可以规范农资经营

  农资领域的不断放开,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体可以参与农资流通,导致农资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越来越多的农资生产企业将产品交给经销商来运作,生产企业希望有一个物流畅通的经销网络。因此,批发市场这种较为高级的商品流通网络就被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所考虑,希望能够通过批发市场的建设来解决目前农资流通中所遇到的问题。

  农资经销商希望通过组织起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于经销商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经常会受到一些执法部门的不正当检查,使得一些经营真货的经销商的利益难以得到维护,而一些不法经销商却能够凭着缴纳罚款平安度日。作为单个经销商,由于自身影响力有限,不能够依靠自己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问题。而如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经销商组织起来一起去面对问题,那么,相关的执法部门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会采取规范的方式,从而使合法经销商的利益得到维护。而且农资批发市场往往有着巨大的仓储能力和便利的运输条件,可以解决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运力不足和存储能力低下的问题。

  兴建农资批发市场,经营商户统一进入市场营销,可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改变过去农民购肥满街跑、满街转,各处打听价格、品种,购一次肥药跑一天的状况。将农资经销商统一组织起来,能够便于相关部门对农资价格和质量进行管理,有利于农资商品的经营秩序公平交易,使农民用上优质、廉价、放心的农药和化肥,达到增产增收。据张家口市佳禾农资公司党委书记陈发忠介绍,自从当地在市佳禾农资公司的带领下建设了农资批发市场之后,已经有几十家农资经销商进驻该批发市场,进行着不同品牌的农资产品经营,基层经销商和农民到该市场之后能够买到所需的所有农资产品,极大地方便了产品供应,还形成了农资经销的集群效应。

  如何将农资经销商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就成了问题解决的主要思路,借鉴其他行业批发市场的发展经验,各地开始考虑建立农资批发市场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记者去各地采访的时候发现,农资批发市场已经不再是省级、市级所特有的建设项目了,一个县、甚至是一个镇都有可能出现农资批发市场的招商项目,希望能够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批发市场需根据市场定位

  虽然农资批发市场对于农资销售的规范有着诸多的好处,但市场规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真正能够实现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民共赢的批发市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对于想建设农资批发市场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建议先问一下是否能够回答图表中的问题。

  营销提示:农资经销跨过了中转站

  虽然在一些农资需求量较大的地区确实很有必要将农资进行统一经营,但是目前农资经营的模式,尤其是化肥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农资批发市场在经营上的局限性,难以实现中转站的功能。因此,进行农资批发市场建设,就首先要考虑到底是将经当地经销商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经营,还是定位于生产企业产品的中转,对市场定位的可行性也需要进行慎重分析,毕竟农资的巨大市场需求并不代表着经销商和农资生产企业对批发市场的巨大需求。因此在进行农资批发市场建设之前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经销商和农资生产企业的意愿,在确定他们愿意进入农资批发市场进行经营的时候再进行市场建设。

  建立农资批发市场确实有很多好处,可以规范农资市场,让农民和经销商都得到好处,但是主观的意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并不代表经销商就愿意在农资批发市场进行经营。首先,农资经销商已经有了自己的门店,并且可以进行多元化的经营,他们已经习惯了一种生活,而且能够应付日常所遇到的问题,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另外,对于农资生产企业来说,现在的经销模式主要通过在一个地区设立代理商来实现,至于代理商到底是处于农资批发市场,还是在一个写字楼,抑或是在某个商业中心,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经销商能够为他们分销更多的产品,这就使得农资生产企业在管理上不会对经销商的经营进行过多的干涉;最后,对于一些小型经销商来说,有很多也直接与生产企业或省级经销网点挂钩,在张家口地区,县级经销商往往不是从市级农资批发市场进货,对于他们来说,可以直接和生产企业及省级农资经销公司挂钩,不仅降低了进货价格,还能够在经营上有着自主权,而且不仅县级农资公司可以和企业直接挂钩,一些生产企业的配送完全可以达到镇级经销商,这样的销售模式就使得农资批发市场很难找到自己的市场。

  因此,在进行农资批发市场建设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地进行市场定位,要清楚地知道批发市场到底是为了将经销商组织起来,还是为了实现一个农资集散中心的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农资经销商组织起来的愿望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可以规范市场管理;在物流配送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此多的定位于批发市场的场所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据贾华强介绍,当地农资批发市场的建设完全是靠经销商自发进行的,在当地经历了拆迁之后,很多经销商自发地将门店向一个地方集中,但是这种集中并不是有组织地实现,而是农资经销商希望能够在一个集中的地方形成集群效应。这样的农资经销商集合地一般还是在较为靠近市区的地方,只要能解决仓储问题就可以。在这里,经销商们希望可以代理不同的品牌,很多时候也是在进行化肥的零售,这样的市场建在人烟稀少的郊区就会让经销商难以接受,他们不仅要解决相应的运输问题,还需要应对淡季时期市场内人流稀少的问题。

  选点提示:批发市场要与生产企业配送半径结合

  作为批发市场,应该发挥的是大批货物收集和分散和功能,而不是进行农资的零售。因此,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几乎每个县都要进行农资批发市场的建设,这样以较小地域进行划分的农资批发市场,如何能够符合生产企业的配送半径呢?又如何能够保证每个批发市场都能迎来大量的小型经销商呢?因此,从农资行业的发展特点看,需要结合生产企业的配送半径进行建设,在全国的几个有限的地区进行大型的农资批发市场建设,主要发挥一个农资集散地的功能。

  据日本九州大学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的甲斐谕教授介绍,在日本,农产品的批发市场也经历了大小批发市场大量涌现,到小型批发市场大量萎缩,中央批发市场实力不断增强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物流配送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配送半径不断扩大,与其设立诸多的小型经销网点,不如通过物流直接配送到小的经销商,达到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的降低。所以,在批发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农资批发市场只是有限的几个能够辐射很广阔地域的市场,这个批发市场主要发挥的也是货物集散地的功能,并不是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在这样的情况下,省级农资批发市场,甚至是一些跨省的农资批发市场就能够符合农资生产企业的需求,而一些小型农资批发市场需要扮演的是当地农资经销商集合地的角色。

  发展提示:重新定位找出路

  按照目前农资批发市场建设的目的,希望通过批发市场的建设实现农资集散地的效果,能够将农资经销商组织起来进行规范管理,这样的想法对于农药经销商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毕竟农药的运输和经营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对于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物流运输的化肥经销模式来说,就很难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实现这样的经营。因此,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农资批发市场来说,需要转变经营思路,及时实现农资批发市场的转型,早日使批发市场走出困境。

  湖南湘农农资批发市场的杨兴华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所建设的农资批发市场在全国来说都是比较早的,而且经营模式也比较先进,在市场内设立有大屏幕进行价格的通报,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运输优势,对进驻的经销商也提供了诸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几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区域性农资批发市场发展的艰难性。因此,他们企业准备在年内将批发市场进行转型,实现批发市场的对外开放,并不局限于农资,借助批发市场的优势进行一个物流中心的建设,希望能够早日使批发市场走出经营困境。同样地,对于其他一些招商都很困难的农资批发市场来说,凭借自身的物流运输优势,实行对外开放,及时参与社会物流配送,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选择。

  另外,在进行批发市场建设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农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引进。从总体上看,目前农资市场的经营还不是特别规范,据贾华强介绍,在企业所在地的农资批发市场,虽然有执法部门要求每个门店必须在门店的小黑板上进行进价的公示,但又有哪个经销商愿意将真实的供货价格公布出来呢?而且,对于不同的采购对象,经销商会进行不同的价格管理,每吨上下浮动几十块钱也是很正常的。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过早地引入电子大屏幕交易就很难找到发展的空间,要求经销商在短期内将经营模式都变得非常正规也很困难,因此,批发市场的发展还需循序渐进,在不断规范当地批发市场的过程中逐渐引进先进的经营模式。

  因此,对于各地要建设农资批发市场的政府和企业,我们有必要问一下:当地真的需要建立农资批发市场吗?如此多的农资批发市场真正能够发挥批发的作用吗?在建立农资批发市场之后,真的能够解决目前分散经营所遭遇的诸多问题吗?已有的发展事实证明,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在这里,有必要对一些将农资批发市场作为一个能够带来诸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部门提醒一下:农资营销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服装及农产品的经营都有着很大的区别,盲目地进行项目建设,到最后农资批发市场很可能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批发市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商业经济研究杂志 于润

  近几年来,大中城市以政府发起的批发市场的建设势头迅猛,有的城市为发挥区域优势或某种产业优势,提出实施“市场带动战略”来加速经济发展。以贵阳为例,近年来,两个市区兴建的各类批发市场就有100多个,其中云岩区的各类批发市场为61个(贵州省商务厅和贵阳市云岩区市场管理委员会提供数据)。这些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振兴和繁荣贵州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的是这几年来各类批发市场出现盲目兴建和急剧膨胀的态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化的情况下,有些批发市场有场无市,开业不久即行关闭;有些批发市场交易清淡,经营亏损;相当多的批发市场管理混乱,营运低效率等等。虽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还是缺乏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引导以及规范管理。

  一个批发市场从兴建到营运,需要完成论证、定位、规划、建设、招商、管理等多项工作,要在这一系列工作中做到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应重视以下五个问题。

  市场规模

  影响市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从宏观角度考察,购买力是影响市场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既定的购买力水平决定着某类商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如果政府忽视购买力水平,热衷于追求数量而到处兴建批发市场以扩大规模,新开业的市场可能会很快面临倒闭或导致同类批发市场的整体经济效益下降,最终规模不但不会扩大,反而浪费了资源。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区位优势以及市场绩效(两个优势缺一不可,否则都会对规模的扩大产生抑制作用)的大小,区位优势明显且市场绩效突出,则其市场规模就能迅速向该城市或省区外延伸扩展,否则,规模难以扩大。从微观角度考察,一个特定的专业批发市场的规模,还将受到其他同类批发市场竞争的影响,竞争机制导致优胜劣汰,如果一味兴建同类批发市场,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批发市场倒闭,使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浪费;因此政府在批发市场的论证和规划中必须慎重考虑这个因素,一方面在既定的购买力水平下控制同类批发市场的数量,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培育和发挥现有的批发市场的优势,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带动规模的扩大,而不是盲目地通过多建批发市场来扩大规模。

  服务设施。除营业场地外,市场服务设施还包括信息服务设施、物流服务设施、金融服务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一个现代化的批发市场应具有高效能的服务设施,比如:能够及时搜集和反馈市场信息;商品存储安全和周转顺畅;存取款便捷和货款结算迅速;购物环境和生活环境安全卫生舒适等。这是强化批发市场整体营运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全和完善服务设施功能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地(即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购买力水平等)追求大型化高档化,要充分考虑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所经营的商品特点,在努力提高服务设施功能的同时,须使服务设施的建设开发成本与商家所能承受的入市成本相适应,要使经营期间的服务设施的使用成本与商家所能承受的经营成本相适应。这是因为,虽然服务设施大型化高档化能提高服务功能,但同时增加了商家入市经营的成本,许多专业批发市场的特点是薄利多销,如果入市成本过高,将降低商家的经营利润,从而抑制商家入市经营。

  市场形象

  市场形象直接影响到批发市场的整体效应。一个现代化的批发市场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名牌效应、信誉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等,都需要由整体效应来牵导,要塑造成功的市场形象来提高整体效应。政府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中,应根据各类批发市场的实际,指导创造相应的集优势和特点于一身的市场形象,这不但能刺激生产刺激消费,还能激发批发市场内各商家荣辱与共的经营意识,这实际上也是商业文化创新的过程。在塑造市场形象方面应该借鉴上海的经验。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和四川路三条著名商业街上的各商家都有烘托所在商业街独到优势和特定风格的统一广告词,南京路上各商家的同一广告词是:“独领风骚数百年,中华商业第一街。”淮海路上的广告词是:“高雅淮海路,荟萃名特优。”而四川路上的广告词是:“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这三句广告词就是各商业街所在区的区政府的杰作,并规定任何商家在作广告时必须配上统一设计的广告词。据有关资料显示,“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的广告词在上海众多媒体频频亮相后,四川路上半数以上商店的营业额当月就翻了一番。当然,树立市场形象还体现在信誉、规模、品牌、营运效率等诸方面,这些都需要政府精心设计、管理和监控。显然,政府在树立成功的市场形象,为竞争创造必要条件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产业依托

  批发市场持续兴旺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作依托。目前,一些批发市场存在的明显缺陷就是没有产业依托。批发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大批量的购销活动,把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扩散到四面八方。如果没有当地的资源优势或产业优势作依托,批发市场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有些批发市场是靠发挥信息、交通和服务的优势发展起来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产业优势)。政府在论证拟建批发市场时应高度重视产业依托问题。以贵阳市市西路服装鞋类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批发经营的商品几乎全部从外省购进,16年国内商品在价格、运费普遍上涨,而批发价格又不能提高很多的情况下,批发经营利润下降,从而抑制了市场的发展。这就是没有产业依托带来的风险。这种市场一是缺乏带动省内产品向外辐射的功能,二是抵御外部风险(如价格风险)的能力弱,三是对省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这时的政府行为,应体现在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强化贵阳市服装加工、制鞋等产业与市西路批发市场的联系,通过信息和扶持政策,激励这些产业到市西路入市经营,从而促进该市场的兴旺和规模的扩大,并通过市场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带动这些相关产业一起发展。

  机构职能

  在培育和发展批发市场的过程中,强化政府行为还体现在必须建立一个唯一的权威性的市场管理机构。要坚决杜绝一个市场几个“婆婆”的现象。就目前批发市场管理的现状看,多头管理非常普遍,一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着经营市场和管理市场的双重身份,处在经营者追求利益和执法者必须无私的矛盾之中,难以保证执法的公正和公平。多头管理的影响对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的负面效应很大;转变多头管理的现状,涉及到地方和部门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只有依靠中央政府(国务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法规来统一解决。各类批发市场应归属于各级流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其机构的职能是:负责对批发市场的论证、规划和组织实施规划;在营运期间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或需要修订调整规划;向场内各商家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以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大型的销售或展销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统一协调监控场内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关系以增强市场的整体功能;在市场的进入、营运、价格管理、结算、工商税收、卫生防疫、治安保卫、交易行为准则、商业道德等方面依据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协调管理,等等,使批发市场逐步发挥所应具备的交易中心、展销中心、物流中心、价格中心、结算中心、加工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功能。权威性的机构和所必备的职能及法规是批发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可靠保证。

  在批发市场的建设中加强和优化政府行为,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市场创新的有益尝试。加强政府行为,不是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而是加大间接引导和调控的力度;优化政府行为,旨在对批发市场力求科学管理,这对政府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还应高度重视对批发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建立现代化批发市场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市场经济也需政府干预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有人曾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不管经济”,是排斥政府行为的,在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应该任其自由发展,最终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从无序走向有序。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切实际的。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发展曾经经历过几个世纪的漫长而痛苦的变革过程。本世纪30年代,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曾使这些国家的经济遭受过沉重打击,即便是现在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十分重视运用政府行为来干预经济;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如果对批发市场的建设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不但会延误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市场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扰乱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要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行为(不是直接行为而是间接行为)来科学地开发市场、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地管理市场。日本和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这两个国家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政府行为来干预经济。在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中应运用什么样的政府行为,怎样施加政府行为,这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走出批发市场建设的误区

  东岳论丛杂志  孙梅花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立以来,我国城乡批发市场纷纷建立,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值得肯定。但是,毋庸讳言,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空壳市场”。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走出理论与实践上的误区,使批发市场的建设少走弯路,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评价标准的误区:建筑面积越大越好,越豪华越好 

  在市场体系中,批发市场属于商品市场,批发市场的兴建,促进了生产和流通,形成了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由于批发市场在生产和流通中的特殊作用,使有人产生误解,认为批发市场面积越大越好、投资越多越好、设施越豪华越好,从而使批发市场建设误入歧途。 

  尽管类别不同,设施不一,但批发市场的本质是确定的,即成批地出售商品,实现大买、大卖、大流通。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建立的批发市场,从外观上看,有公路边沿露天式的、有顶棚式的、有楼层式的,有的相当豪华,也有的占地面积很大,这一些,只是批发市场的外观或外壳。而批发市场的实质,则是成批地售出商品,是批发的场所。因此,评价批发市场的标准,应该是交易量或成交额、辐射力,而不是其外壳。无数事实证明,批发市场的交易额与市场的豪华程度、占地面积的大小并不成正比。有些占地面积不大、外观也不豪华的批发市场,交易额却不小。像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的彩云城,占地面积不足60平方米,市场建筑物都是简易平房,然而年交易额却突破10亿元,列全省同类市场第四位,全国第十八位。

  定性的误区 :作为一个丰厚的盈利项目

  批发市场是盈利设施批发市场建设,应本着为生产和流通服务,解决买难卖难,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提供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目的。按照这个目的,批发市场应该是公益型的服务设施,而不能作为盈利设施。但在实践中有的批发市场的建设者,在市场建成之后,往往以批发市场场地的出租者、批发市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身份,收取高额租金、摊位费、管理费,甚至乱收费、乱摊派,使批发市场的建设背离了建设的初衷。当然,批发市场建成后,不收费是不现实的,因为批发市场的建设投资要逐步收回,各种管理、服务也需要费用。因此,适当收费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盈利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批发市场当作盈利的场所,要盈利,只能是微利政策,即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一点,就会看到,批发市场若建设在各种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就会吸引众多的经商者和消费者,使批发市场所在地流动人口骤然增多,这就必然为批发市场周边地带发展第三产业提供良好的机遇,使房地产业、饮食业、旅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得到大发展,给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批发市场的稳定发展,还能为当地的相关产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促进各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这种效益是综合性的。

  定位的误区:脱离当地实际,单纯地行政拍板 

  批发市场的定位问题,是关系到批发市场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决策者则不以为然,他们往往是通过拍脑袋、想当然地作决策,不顾当地实际条件,盲目建设批发市场,结果却事与愿违。无数事实证明,不顾当地条件盲目建设批发市场,只能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批发市场决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决不是某些决策者主观可以决定的。 

  究竟哪些地方才能建好批发市场呢?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考虑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批发市场按其所在地的经济性质区分,可以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集散地批发市场。然后,根据本地实际,分析属于何种经济性质,确定本地是否能建成批发市场和建设什么类型的批发市场。根据各地的经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凡是搞得好的批发市场,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如山东省寿光市,办出了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跨于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列,靠的就是产业优势。这个市自古就有种菜的传统,改革开放后,蔬菜生产获得更大的发展。蔬菜生产的发展,自然地要求流通领域为之服务,于是当地政府在群众自发形成的蔬菜市场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市场越办越大。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7-10-8/20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