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杨邦宁和他的“大农资”理念

零零社区网友  2007-03-30  互联网

    2006年末,对中国化肥及农资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末,因为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全面放开化肥市场。这个年末,四川农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杨邦宁在60岁生日之后,荣获“中国农资行业十大创新人物”称号,并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召开的“中国化肥市场对外开放机遇与挑战高层研讨会”上,激情阐释扎根“三农”的“大农资”发展战略,引来众多媒体和同仁的关注。

    当我们走近这位四川最大化肥贸易企业的掌门人时,他那慈祥的笑容一下拉近了距离,棕色边框眼镜的后面,透着儒雅、真诚。在轻松的访谈中,我们兴致勃勃听完了他的故事,也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对农资的激情。

    “我是一个与农资有缘的人”

    “我是一个与农资有缘的人”,杨邦宁开门见山风趣地道出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

    1961年,因为父亲是“黑五类”,杨邦宁15岁初中毕业后就被迫辍学。身高不足1.6米的他,开始在四川德阳县新盛乡供销社站柜台,这一站就是10年,卖过布、卖过酒、卖过肥料、卖过煤、卖过百货。还当过化肥农资技术员,跑了8年田坎,跑遍了九十多个生产队,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合理用药等。“就这样,天天与农民打成一片,过得很快乐。”他回忆说。

    杨邦宁是个用心做事的人,做什么事都较着一股劲要做到最好。“别人卖布用剪刀,我不用。两根指头均匀用力一扯,整齐流畅,分毫不差。”他的两根指头扯布技术,成了当时一绝,在1969年德阳县的练兵比赛中还得了第一名。

    1987年,杨邦宁因工作出色,调到了德阳市(县改建市)供销社。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他朦朦胧胧感觉到一点商机,便主动放弃了轻闲的机关工作,用借来的5000元钱组建了德阳市贸易中心,筹建德阳大厦。德阳大厦从图纸设计,到破土动工、开业,只用了一年半时间。有趣的是,德阳大厦上面的酒店还在施工,下面商场却开始营业了。德阳大厦建成后,成为当地最高规格的酒店、最大规模的商场,杨邦宁也因此在全省供销系统小有名气。

    第一次创业的成功,为杨邦宁新的征程打下了基础。

    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农资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急需有市场意识的人才。于是,四川省供销社要求调动杨邦宁到四川省农资公司。当时,杨邦宁刚调到德阳市财贸政治部任主任几个月,工作十分顺手。不安分的他还是想到市场去找感觉,但妻子却不愿他再去折腾。“省供销社找我谈话后,我回家与妻子商量,妻子的态度一反一复,我很为难。无奈之下,我们在‘去’、‘留’的两个纸团上抓阄,最后才放我去。”我们细微地察觉到杨邦宁目光里流露出的一丝自信。

    “我15岁参加工作,1999年到四川省农资公司,我的事业和命运总是与农资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生注定与农资有割舍不断的情结。”这个情结,使杨邦宁在心头酝酿着新的梦想。

    贴近资源 贴近市场 贴近“三农”

    从征求意见到报到上班仅三天时间,53岁的杨邦宁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当时,四川农资公司正处在计划经济结束,全面走向市场的关键时刻。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资公司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和农具,国家统购统销,省级供销社的农资公司“生存靠化肥、效益靠政策”,可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农资产业进入市场后,一方面,大的化肥企业利用资源优势,建立销售网络,直接进入流通领域,逐步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雏形;另一方面,具有实力的国家级大公司凭借自身资金、资源和人才优势,迅速完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上长袖善舞。在化肥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作为省级供销社的农资公司受到多重压力的挤压而风雨飘摇。

    “那时,四川省农资公司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人才结构的制约,农药经营大幅减少,农具经营基本退出市场,化肥销售占到总销售额的95%,而且以泸天化、川化等大型化肥企业为主,农资公司实际上就是这些化肥企业的销售公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才发现在变幻莫测的市场浪潮中,四川农资公司竟是如此的脆弱!”杨邦宁回忆起这些多了几分激动。

    2001年,对四川农资公司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泸天化、川天华两大主要尿素支撑企业纷纷成立了自已的专业营销公司“九禾”,所有的产品都由九禾公司销售。釜底抽薪的变局让四川农资公司措手不及,三百多名员工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了精神:“公司少了资源,到底还能生存多久?”员工三五成群议论。杨邦宁却是一脸的平静。

    “痛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盆地意识是不行的,只有延伸和创新才有出路!”杨邦宁在职工大会上为员工打气。

    2002年,四川农资公司召开了一次战略研讨会,开始寻找突破口。杨邦宁提出扎根“三农”是农资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农资企业的优势和发展基础,农资化肥贸易是我们的主业和强项,我们既不能退让,也不能固守一方。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变守势为攻势。

    首先,采用沿主营业务延伸的方式,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肥贸易产业向上游的化工产业延伸,向下游终端连锁延伸;饲料产业为龙头向上游繁育和下游食品加工延伸;用国内贸易补充国际贸易,由内贸向外贸延伸,以农资为主线向纵横两方向发展。

    其次,以“空怀的心态”积极吸纳先进管理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吸纳股本,变股权单一为多元化;学习和采用“激活休克鱼”的方式,用低成本运作参与资本重组,迅速扩大资本容量;本着“有什么样的人才发展什么项目,需要发展什么项目就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原则不断补充高素质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变单一尿素经营为尿素、钾肥、磷肥等多种品种并举,变单一化肥贸易为以农资为主,实业、高新农业、物流、酒店多产业板块支撑的经营框架。采取多种措施,贴近资源、贴近市场、贴近“三农”。

    “大农资”发展战略初见成效

    凭借长期的市场积累和大量的调查研究,2004年,杨邦宁把农资行业中的经验浓缩为“大农资”理论,成为中国农资行业提出“大农资”理论的第一人,2005年“大农资”正式确立为四川农资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他告诉记者:“大农资”富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仅指农资化肥等单一经营品种,而是一个产业链的概念。是指在传统农资经营的基础上,按产业链的思路,向上游、下游及相关领域主动扩展,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各个环节提供服务。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出路才有财路”。这些年,四川农资集团以“大农资”发展战略为主线,坚持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五大经营板块:一是以化肥为主的传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销售化肥350万吨,创历史新高;二是进入化工实业和矿产领域,通过收购、控股、租赁、合作等形式拥有了4个化肥厂、1个焦化厂、2个煤矿、1个铅锌矿,年产化肥60万吨;三是开发高新农业,通过控股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隆生集团,以年产30万吨饲料为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本着“可控、自主、高效、畅通”的原则,四川农资邦力达连锁网络与供销系统内外基础网络进行成功有效的对接。目前,邦力达农资连锁以四川为基础建立了67个配送中心,四千多家连锁经营门店,分布全国14个省市,并以所拥有仓库、长江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为基础,发展物流业,更好地支撑邦力达联锁网络的建设;五是以成都市四星级罗曼酒店为支撑进军服务业。

    2006年,四川农资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5亿元,成为四川省最大的化肥贸易企业,四川省政府重点扶持企业之一。

    “市场是巨大的冰川,只有拼命去挤,才会有裂缝,为自已赢得发展空间,否则自己将被淘汰出局。外商涌入中国市场不可怕,我们已做好准备去比一比、挤一挤,与外商同台寻找新的商机。”当记者问及化肥市场放开后有何担心时,杨邦宁一脸乐观。

    惠农富农是我们的责任

    “做企业一靠员工,二靠消费者。我们的主要消费者就是广大的农民,农民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虽然生在城市,但与农民打了很久的交道,与农民有很深的感情。中国的农民是最淳朴,也是最弱势的大群体,作为涉农企业,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点。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头等大事,这对于我们农资企业来说,将是新的机遇,我们既要认真研究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抓几件实事。”杨邦宁一口气说出他的具体措施。

    第一件事就是加快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建设。邦力达农资连锁是以四川省农资集团公司为龙头,上联中农公司,下联市县基层供销网点,外联生产厂家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我们要发挥其贴近市场、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方便购买的优势,强化各基层网络建设,直接送货到基层网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使销售价格比社会上其它销售渠道平均低5%~10%。

    第二件事是强化农资服务,开展“两放心”活动。通过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商品和服务配送到村、到户,使农民用上放心化肥、放心农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三配套”活动,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以科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件事就是与农民成为利益共同体。我们在销售化肥给农民的同时,也想办法将农民的副产品收回来,再进行深加工,让四川的农民走出去、富起来。

    正如杨邦宁在“全国农资行业十大创新人物”颁奖台上所说:“经过市场大潮的洗礼,新时期的农资人学会了竞争、创新,积累了市场化必须具备的基本经验,更应该有扎根‘三农’的‘大农资’思想,在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我们的农资产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充满希望!”
 
    背景链接

    四川农资企业集团是经四川省供销社批准,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实施改制,于2001年组建成立的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现拥有资产17亿元,净资产4.76亿元。

    近年来,集团公司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农资为主线多业态发展,走工贸结合,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子,确立了“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即:抓紧四大调整(经营、资产、人才、产权),做到三个贴近(市场、资源、三农),加快两个对接(基层网络、专业合作社),打通一个通道(内外贸)。

    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发展已步入良性轨道。被四川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大型集团企业,连续5年成为四川省商贸企业最大规模十强、四川省贸易企业最佳效益30强。已形成了贸易、实业、高新农业、物流业和酒店业五个经营板块。

    今后集团公司将本着为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搞活农资商品流通,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发挥人才、网点、资金、信誉和体制优势,以农资经营为主,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迈进,把集团公司建成科技领先,集贸工农一体,进出口合一,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大型企业集团。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7-3-30/20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