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四川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网友投稿  2006-12-07  互联网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历史告诉我们,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十五”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四川省农民收入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农资价格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成为“十五”时期乃至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如何摆脱农资价格上涨困扰农民增收问题值得思考。

 

  一、“十五”时期以来农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1.“十五”时期农资价格紧随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十五”时期,为努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三个“一号文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格、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业、畜牧业生产都有了较快发展。其间,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运行趋势,5年间累计上涨22.9%,年均涨幅达到了4.2%,比“九五”时期持续下降的年均水平高出7.9个百分点。特别是2004年四川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增幅高达20.4%,比前3年的农产品价格水平分别高出25.1、20.1、16.9个百分点,成为近十年以来四川省农产品价格增幅首次突破两位数的年份。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创造了条件。尽管“十五”时期四川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纯收入的稳步增长,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同步上涨。5年间四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22.0%,年均上涨4.1%,比“九五”时期年平均水平高出4.5个百分点。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涨幅最高的2004年,农资价格涨幅也突破两位数,达到10.9%,其中以饲料价格上涨11.9%、幼禽家畜上涨33.7%、化学肥料上涨11.3%最为突出。

 

  2.今年1-10月农资价格继续呈现过快上涨之势。表现在:

 

  一是农资价格涨幅高于粮价涨幅。1-10月全省粮食生产者价格上涨2.4%,低于农资涨幅0.6个百分点,农资价格的上涨抵消了粮食价格的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二是部分农资价格涨幅很大。在调查十个大类的农资价格中,六类农资价格涨幅大,其中除半机械化农具、化学肥料涨幅低于5%(分别为4.2%、3.1%)外,农机用油、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农用手工工具、农业生产服务价格涨幅均超过7%,分别上涨12.5%、9.7%、8.1%、7.3%。

 

  三是近期农资价格涨幅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今年1-5月,农资月度同比价格涨幅维持在1.6-2.5%的范围内。但进入六月份以来,农资价格涨幅逐月扩大,6月份为3.0%,7月份为3.6%,8月份为4.5%,到了9月份涨幅高达5.0%。

 

  二、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生产和收入的影响

 

  1.增加了生产费用,加大农业生产成本。由于“十五”时期四川省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大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使四川省农民在5年间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费用也呈大幅度增长趋势。(详见下表)

 

“十五”时期四川农民人均购买农资支出情况表

  单位:元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年均增长(%)
 
农民人均购买农资支出
 432.38
 487.7
 479.82
 639.74
 731.42
 14.0
 
#:购买化肥支出
 87.77
 92.95
 98.1
 123.58
 132.61
 10.9
 
   购买农药支出
 14.51
 16.02
 16.02
 20.16
 25.64
 15.3
 
   购买农用种子支出
 14.21
 19.48
 19.74
 25.31
 31.81
 22.3
 

 

  2005年四川省农民人均购买农资支出为731.42元,比2001年增加299.04元,4年年均增幅为14.0%,大大高于同期农产品价格的涨幅。特别是由于2004年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当年农民购买农资产品的人均支出比上年多160元,增幅高达33.3%,其中购买化肥和农药的支出增长26.0%,购买农用种子的支出增长28.2%。

 

  2.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实惠。众所周知,“九五”时期,由于主要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的过剩现象,导致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农产品生产效益明显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并由此带来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且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今天。农产品价格上涨也重新燃起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农资价格上涨也抵消了不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从下表可以看出:

 

农产品、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农民收入情况表

 

 

年   份
 农产品

价格指数
 农产品价格影响额(元)
 农资

价格指数
 农资价格影响额(元)
 差额
 
 
 
 1
 
 2
 3=1-2
 
2001
 95.3
 -43.29
 97.8
 -9.72
 -33.57
 
2002
 100.3
 2.72
 104.1
 19.22
 -16.50
 
2003
 103.5
 35.60
 100.8
 3.81
 31.79
 
2004
 120.4
 225.28
 110.9
 62.90
 162.38
 
2005
 103.2
 46.95
 107.2
 49.10
 -2.15
 

 

  2002年、2005年两年,由于农资价格涨幅高于农产品价格涨幅,致使两者相抵后,农民人均亏损16.50元和2.15元。2003、2004年虽然农产品价格涨幅超过农资涨幅,使农民得到较大实惠,但农资价格上涨仍使农民人均少收入3.81元和62.90元。2001年农资价格下跌使农民人均少支出9.72元,但农产品同样下跌又让农民人均少收入43.29元,两者相抵后,农民人均仍少收入33.57元。

 

  3.降低农业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潜力。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即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已成为定局而农业收益预期不确定或纯现金收入来源较少的情况下,面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带来的纯现金支出,许多农民都会对这项支出持谨慎态度。因为农民一年纯现金总量十分有限,如果在农业生产投入上过多,则其在生活及其它方面的现金支出必须减少。为了让其生活水准保持稳定性,对于许多农民来说,减少在农业投入方面的现金支出是其保持消费效用最大化的一个较好选择。因此,许多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民会选择购买质低价廉的农资产品或不购买农资产品以减少这方面的现金支出。另一些农民则持币观望以期待在农资产品价格不再增长或会下降的时机出现时购买,从而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当多数农民都做出类似的选择时,农业的整体投入会出现质量和数量上的下降,从而使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家庭纯收入的来源主体的现金,这也必将对未来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

 

  4.弱化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降低农村居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未来投资收益预期。分析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和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高涨的原因,这些变化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农民对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良好预期。农民行为的这种变化是惠农政策效应的释放,这些惠农政策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决策。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则会弱化惠农政策的效果,改变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及收入将会增长的利好预期。换言之,就是农民会因为农业生产投入成本的增加而不再对未来收益给予一个高的预期评价,从而给农民增收带来心理压力。

 

  三、摆脱农资价格上涨制约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针对近些年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对生产、流通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与补贴,对稳定农资价格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农资价格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目前有关方面采取对农资的生产、流通等环节实行各种补贴方式,很难兼顾各方利益。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刚性走高的情况下,农资生产厂家担心国家调控农资价格,企业亏本太多;经销商及农民担心农资价格回落,买卖赔本和支出太多;最终解决不了农资生产厂家、经销商及农民对农资价格涨跌的担心。因此,增强农民承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摆脱农资涨价的不良影响,国家应借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经验,改变现行的补贴方式,把对生产、流通领域的补贴逐步转为与农资市场价格变化相挂钩,对农民实行化肥、农药、地膜、农机产品及排灌费等农资和服务的直接补贴方式,增强农民承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

 

  一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直接补贴机制,增强农民承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具体办法:

 

  1.确定补贴范围。实行普惠制,主要是针对使用农业生产资料种植农作物的全体农民。

 

  2.补贴依据和标准。以近年各地实际农作物播种面积为依据,把农作物每亩化肥平均投放量作为基数,测算2005年以来农资价格上涨时对农产品成本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因素确定补贴额。

 

  3.操作办法。为使直补真正落实到农民头上,应建立两级管理办法,首先确定参加直补工作的农资经销企业,严格审查农资经销企业的资质条件,再由确定的农资经销企业给农民发放购肥登记卡,流通企业在销售中要做好购销业务台帐,详细记载每户农民购肥品种、数量和价格,并在销售发票中注明补贴金额,要求农户签字认可。其次粮食收购部门,依据购肥登记卡和上交产品数量,兑现直补数额。对农民的化肥直补,可采取先支后补的办法。

 

  二要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核算机制,促使农资产销企业从成本管理和资源优势方面提高效益,确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波动。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成本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因此,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核算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成本核算监管,促使生产商从成本管理和资源优势方面提高效益;加强对中间销售环节加价的监管,促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波动。

 

  三要健全农业生产资料营销网络,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营销成本。通过建立大型农资连锁超市,实行统一供货、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使农民及时买到低价、质量有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农资绿色通道”。

 

  四要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管理力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质量的长期控制管理,依法打击不法奸商的投机欺诈行为,切实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要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本着“企业储备、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化肥淡季储备管理办法》积极建立和完善化肥淡季储备、旺季销售制度,主要用于平抑农业用肥旺季市场价格波动和抗灾救灾。化肥储备资金可由国家协调农发行解决专项储备资金;资金贴息可以考虑由中央和省财政共同负担。

 

    (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6-12-7/20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