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寻找农资流通企业诚信助农之路

网友投稿  2006-06-30  互联网

——“诚信农资服务三农”联系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为了让农民买到放心可靠的农资商品,打造重点农资流通企业的诚信品牌,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响应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配合新农村建设的热潮,继今年3月13日在全行业发起“2006中国农资诚信助农暨重点农资流通企业联合签署诚信宣言”活动后,5月22日至6月2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央电视台七套、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村版、中华合作时报等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组,远赴四川、安徽和山东,采访了四川开元集团、四川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山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企业。此次采访中,记者通过了解农资流通企业的诚信助农之路,寻找着企业诚信品牌之源――低成本运转,高效益服务,整链条提升。我们看到,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正努力将自己可持续地定位于中国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上。

  我国重点农资流通企业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有着完整的网络和稳定的模式,即按省市县乡设置经营机构,层层计划分配货源。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放开,经营主体多样化,假冒伪劣农资开始充斥市场。究其原因在于农资产品价值低而分量重,加上其化学特性,使得农资产品的流通与保存成本高,风险大,利润低,非专业流通企业往往亏损经营,制假售假便成为他们减少亏损的“惯例”。

  农资流通现状叩问农资流通企业的责任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供销社系统的网络、人员资源,发挥农资流通企业的运输、仓储以及资金优势,建立新的流通秩序,使农资流通企业重新回到农资流通主渠道上,成为业内共识。如何迈出第一步?企业通过改制与市场环境相对接,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自有的网络,形成稳定的利润链条。农资流通企业是“渠”,上要有水源,下要有水田。新的农资流通业态努力建立自营水源地,通过品牌、资金的运做,掌握品牌产品,又通过品牌产品的经营,打造农资流通企业的连锁经营品牌。
四川省农资公司经过改组改制,成为省供销合作总社控股、经营管理层参股的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立足三农服务的五大经营板块。2002年,由集团控股的四川邦力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成立,邦力达又控股了16个营销公司,成为四川最大的流通企业,整个网络年销售化肥300万吨,比改制前增加一倍,企业规模、效益大副上升。为了培育货源基地。农资集团除了巩固和发展农资商品的总代理、总经销,还采取收购、租赁、参股等方式,低成本发展化工实业。于2004年组建了化工集团,现有化肥厂4个,今年化肥生产总量将达60万吨,计划3年实现百万吨生产能力。

  赵思俭2004年从四川省农资公司走出来,创办了以化肥产供销综合经营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四川开元集团。去年集团销售化肥130万吨,近50%的产品是“自家”货源。与此同时,集团成立了四川开元农资连锁公司,在经营品牌产品的过程中打造连锁品牌。在川北低山丘陵深处的南部县,记者采访了集团控股的开元南部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经营的几个加盟店。建兴镇农资连锁店是开元农资连锁的第1号店,覆盖60多个自然村。店长周雄原是县农资公司的职工,今年初加盟了开元农资连锁。由于配送、价格、质量都有保证,加盟后的销量有显著增长。他主要经销川龙化工的碳酸氢铵等4个化肥品种。他说,连锁经营降低了成本,去年25公斤碳酸氢铵卖16.5元,今年卖13.5元。

  2003年9月,安徽省农资公司按照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实行全员身份置换,重新整合原有网点和存量资产,整体改制为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整个构架设置打破省市县乡四级传统模式,按照经济区域、物资流向和现代企业理念,下设14个控股公司,分控全省6大市场板块和进出口贸易。三年来,集团年均销售额增长近10亿元。2005年,集团实现销售近30亿元,同比增长31%;销售化肥140万吨,同比增长10%。实业化是辉隆集团的发展方向,2005年,桐城肥业和阜阳肥业公司相继投产运营,生产辉隆牌复合肥、BB肥;集团分别参股资源大省山西丰喜华瑞、晋城二化,增强掌控上游名牌资源的能力。目前,集团通过贴牌生产、自主生产和参股生产,实施纵向一体化。辉隆集团改制后变单一销售为专业分销与综合服务相结合。辉隆怎样创建自己的品牌模式?一是开展组合供应、综合服务,满足农民“一站式”消费需求。各连锁店实行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综合经营,有的还尝试着农产品收购和日用杂品经营。二是开展售前、售中、售后系列化服务,让农民种上“称心田”。连锁店都配有信息公告板、送货车和农户档案。三是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集团设立8008689977免费农技咨询电话,聘请知名农业专家,解答农民施肥用药难题。自开通以来,年接听农民来电上万个。

  山东省农资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第一次改制形成了“省社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入股”的股本构成和专为经营者设置的期股和配股,2005年,省供销社又开始酝酿调整公司股东持股比例的第二次改制,由省社控股改为经营者控股(34%),省社退居第二大股东(22%),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持股20%,公司中层及职工持股24%。这样的体制,更能适应当今农资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改制以来,公司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广泛联合,规模发展”的经营战略,通过与国内最大农资经销商——中农集团合作,掌握进口货源;通过代理国产磷酸二铵名牌“宏福”、“金福瑞”、“红磷”、“黄麦岭”,突出品牌运作;通过包销齐鲁一化生产的尿素,买断“齐鲁”名牌;通过将广东湛化的复合肥生产线改为磷酸二铵生产线,推出自有品牌――“省农”。记者在山农的基层配送中心看到:这里的化肥尽名牌。同时,山东省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业已形成完整的连锁模式和思路,全省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中心库40多处,发展加盟店1000多家,单一品牌经销商1000多家。设置品牌、专业、连锁三类经营公司,建立以品牌、专业公司带动连锁公司、加盟商销售的销售模式。品牌公司和专业公司以利润指标为主,占分配利润的70%,连锁公司以销量指标为主,占分配利润的60%。在省重点农业区设立配送中心,配合连锁公司开展连锁配送服务,方便基层经销商提货。

  烟台市农资总公司是山东省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化肥年经销量100万吨左右,销售额连续8年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烟农”发展模式。首先通过引进优质货源,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就是探索新型流通模式,开展营销网络建设。一个层次是在全国的6个目标区域市场建成区域配送中心76个,加盟店3800多个,经营品牌产品;另一个层次是通过与县市区供销社联合,在省内建立区域配送中心4个,直营连锁店10个,加盟连锁店390多个,推广“烟农”连锁品牌。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结合当地苹果、葡萄、樱桃和莱阳梨等产业带的发展,调整了化肥经营品种,改变了氮肥一统天下的局面,提高磷肥、钾肥、复合肥的经营比例,引进了小麦专用肥、玉米专用肥和一些小品种化肥。公司还根据当地的土壤和种植情况,开发生产出氮、磷、钾比例不同各类BB肥。自2000年开始,公司利用化肥销售淡季,与县市区供销社和各级农资协会沟通,聘请农业专家组织培训农村中的种田骨干。记者来到福山区紫埠村的加盟店和樱桃园,看到这里的农民施肥用肥无担忧,大樱桃的单产品质稳步提高。

  记者所到之处,看到流通企业在销售品牌产品的同时都在通过质量信息服务和农化技术服务树立连锁品牌的形象。比如免费咨询和举报电话,比如通过测土配方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和生产专用肥等等措施最为普遍。

  壮大专业农资流通企业,使它走上可持续经营之路,这是农民的期待。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6-6-30/20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