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整合之年农资市场再回眸

零零社区网友  2006-04-21  互联网

日前,黑龙江省供销社副主任、倍丰农资集团董事长张永埔作客中华合作时报社,对当前东北化肥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再次解析了2005年合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第三代表大会上对2006年农资市场的看法和观点。张永埔认为,做化肥与烹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需求决定了备料的多寡,化肥同样是需求决定了最终市场大盘。随着终端的变化,2006年化肥市场也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但运行轨迹依然印证着合肥会议上的某些观点。

整合期如约而来

    2005年12月安徽合肥会议上,张永埔对2006年农资市场提出了自己前瞻性的见解和看法。他认为,微利时代、营销时代、连锁时代的来临将使农资领域进入一个全面的竞争时代;2006年,将形成全面的买方市场,一场全面的价格战无可避免,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扩大,厂商关系进入一个全面的调整期;而出口政策、原材料价格、运输政策、钾肥政策以及国家化肥调控政策五个不确定因素将最终决定2006年化肥市场的大势。当时,经典的三、四、五观点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永埔认为,今年的化肥市场总体上谋和了合肥会上的分析,“当初对五个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就说明这五个方面出了问题,并将最终影响市场,随着原材料的上涨、运费的上调、出口限制和限价政策的出台,五个因素已基本明朗,在合肥会上讲的全面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而买方市场一旦形成,无疑也预示着流通行业一个整合期的到来。
    当前,农资市场普遍重视工商关系的调整,而工商关系的调整时机也需要适合它的土壤。张永埔认为,市场供不应求时,很难对工商关系做出调整,只有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才更有利于工商关系的调整,而今年正是调整工商关系的绝佳时机。他说:“这是由利益决定的,供不应求的时候,即使有合同生产企业也可能不执行合同,就是款到了也不执行原价。过去化肥市场供不应求,没有出现过大型企业到流通企业走访的情况,而今年大型企业到流通企业的最多。” 张永埔认为,这也再次印证了在合肥会讲的,一个全面调整工商关系的时代已经到来。

东北二铵是突破口

    对于当前东北市场,张永埔认为,今年玉米化工上马的项目比较多,玉米酒精的制造吃掉了大部分玉米用量,以吉林为代表的玉米种植有所面积增长,也使今年尿素市场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是,一方面出口限制无法释放产能,一方面生产又在不停地制造这种“产能”,尿素还依然面临新增产能的市场阴影。今年是复合肥最艰难的一年,东北市场同样也没能幸免。但是今年的黑龙江复合肥市场比较特殊,有个奇怪的现象,由于一些经销商用相对短缺的品种搭配杂牌复合肥实行捆绑销售,使得名牌复合肥销售普遍都不好,杂牌复合肥卖得相对较好。今年大豆遭受进口的冲击,价格呈下降趋势是复合肥市场随之出现滑坡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进口二铵。
    但是,张永埔认为,东北复合肥企业打翻身仗的机会就在二铵上,他说:“流通企业应该抓住机会,扭转局面。首先,由于下半年一些大型进口经销商还有大合同、大动作,随着进口汇率的调整,进口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流通企业一定要抓住下半年的机会,在上半年尽量压低库存,抓住下半年的机会在成本上打个翻身仗。其次,虽然目前进口二铵不挣钱,但眼下却不能放弃。进口二铵大部分都在北方港口,如秦皇岛、大连,从美国大西洋到口岸,东北地区的优势就是能够一步到位,而位于南方的国产二铵企业在运输成本上将处于劣势,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口岸优势,提高进口二铵在区域市场竞争力。如果铁路运费再涨,东北地区的进口二铵就更加具有绝对竞争力。”
    同时,张永埔认为,建厂问题也值得关注,农业主产区运距问题应该纳入建厂应考虑的范围,如果抛开这些成本因素,大部分利润都将消耗在铁道上。张永埔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他说:“如果在吉林建设尿素厂,制造成本比新疆高一些也会具有一定价格竞争优势。未提价前新疆到黑龙江省的运费大约180-200元/吨,而且运费还可能再提升,但是,如果从吉林运往黑龙江的化肥只需要40元/吨。”

拿什么对付你,市场

    张永埔认为,现在的市场就像拔河,是一种力量的均衡对比,同时对经销商的心理考验也十分严峻。张永埔说:“如果市场一旦出问题,几乎什么招也不好使。黑龙江一年几季作物,一年就只有一次机会,这个机会抓不住今年就会全盘皆输。目前,企业应对市场的无外乎就是几招,第一是降价,你降谁不降呢?这招不存在了吧?第二是调货,往哪里调?一个去向是给工厂退回去,工厂不是那么好说话的;另一个方向就往化肥少的地方调,但是,现在的信息沟通非常方便,你发现了谁没有发现呢?这招也不好使了。再一个是加大回扣,可是回扣问题已经是通用规则了,谁都会。”
    从未来情况看,谁把终端零售抓住了谁就占领了市场,化肥市场应当紧跟农民终端需求。张永埔说,“老百姓几乎在买底肥的时候就将追肥的量买回去了,一次买完,传统的经营惯势不调整就跟不上农民的习惯,市场就避免不了出问题。”在市场形势改变的情况下,经营更要赶上老百姓的习惯变化,而经营方式也要紧跟市场变化。对此,张永埔认为,“不同规模的经营企业要讲究不同的经营跨度,这就像倒着的金字塔一样。比如,大型代理商的关注点不在零售,把眼睛放在终端市场只能让自己鞭长莫及,自己铺设网络赔钱的并不是没有前车之鉴,失败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有些省一级层面的经营不行了,要及时往省下一级的空间拓展。”
    张永埔谈了很多很多,而农资市场还有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东北市场、南方市场,也不仅仅是营销方式和终端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这些低调老农资人的解读和分析。
    让他们借我们一双慧眼吧!作者:吴 江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6-4-21/20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