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耕时节,农资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农村信用社、农资管理部门到农资经销商和农民,大家都睁大眼睛“盯”着农资。信用社借此机会上调贷款利率,管理部门期盼供求平衡、价格平稳,经销商则希望农资涨价,农民眼巴巴盼望着政府干预下调化肥、种子、地膜、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价格。 据了解,一季度呼市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了8.22%、2.41%和2.17%。农资价格上涨,直接的受益者不是生产商,而是大量屯积农资的大经销商和农村信用社。 内蒙古农科院附近一家名为益发农资经销公司的销售人员说,每年秋冬季节,公司就在积极组织来年的货源,这几年做农资生意,没有任何投资风险,且赚钱快。 除此而外,由于多数农户备耕资金缺乏,只能依靠农业信贷,信用社却借机上调农资专项贷款利率。目前,托县、清水河等地乡镇信用社化肥贷款年息已达6.741%,对广大农民而言,这一贷款利率已无法承受。信用社可谓“坐收渔利”,农资价格涨幅越大,贷款的额度越多。在农资专项信贷中,农村信用社并不是无选择的放贷,信用社只是给持有“富民卡”和往年还贷积极的农户放贷。其他农户,即使是面对高额利率,也只能“望钱兴叹”。 托克托县盐海村的农户王明明说,农资价格年年不减反增,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多困难,一方面取消农业税给予种粮直补后,农户种田有了希望,但随着农资价格上涨,贷款利率上调,这点利益又被抵消了。 事实上,农资如果货真价实,只是单纯涨价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随着农资价格上涨,不法经销商会利用农民求便宜、求实惠的心理,以次充好,大赚差价。 有关农业专家说,如果农资市场政府有关部门无法干预,农资价格就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降下来。但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调的政策干预,政府是能够做到的,为什么农村信用社就不能在一个基本盈利的范围内发放农资专项贷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