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调查:买农资,农民亟待引导

零零社区网友  2005-10-26  互联网

农业生产资料的真假优劣,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正值秋季农资销售旺季,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秋季农资专项整治行动。日前,记者跟随省农委秋季农资专项整治督察组深入巢湖、合肥等地采访后发现——   

                                  “这么多品种,挑哪个好呀?”

    最近,长丰县杨庙镇农民张宜志很苦恼:附近种子商店里的油菜种子不下几十种,他实在不知选什么好。

    种子的对路与否直接决定着来年收成的丰歉,对此张宜志教训深刻。去年,他家7亩多田全种了油菜。当时考虑到规避风险,他买了三种油菜种,分开播种。结果,三种种子的收成大不相同。令他郁闷的是,种得最多的品种近乎绝收,两三亩地只收了几十斤油菜子。

    “看包装,个个都说是高产优质种子,但我们农民不会辨别,只有靠天收。”张宜志无奈地对记者说。

    就在农民张宜志所在杨庙镇的一家农资店里,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仅油菜种子就有24个品种,小麦有14个品种。不仅种子品种多,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品种同样很多。“品种多了,挑选余地大了,但东西好坏我们很难把握。”谈到选种难,不少农民这样说。

    其实,记者所走访的各地农资市场,农资品种繁多是普遍现象。

    面对门类繁多的种子,不仅农民感到困惑,农业主管部门同样困惑。“仅油菜,我们一个区至少有两百个品种。”巢湖市居巢区农业执法大队一位同志说,“《种子法》颁布后,种子经营主体多元化后,种子品种越来越多。让我们给农民推荐,我们也很为难。”

                                    “农民喜欢的,就是好的?”

    熟悉农业的同志都知道,低芥酸、低硫甙的“双低”油菜凭着营养价值高、有害成分低等优点已成为世界油菜发展的方向。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双低”油菜育种,90年代以来迅速对其推广。2000年,农业部还发布了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种子和油菜子的两个行业标准。

    由于不符合“双低”标准,92-13油菜早被有关部门指定为淘汰品种。然而,调查中,记者发现如今不少农民仍在种植这种油菜。

    “买这个,稳产又耐旱。”在和县沈巷镇某农资经营部,农民沈福寿一说要油菜种子,女老板立刻向他推荐92-13。

    听说92-13稳产耐旱,沈福寿就买了两包。

    记者发现,在92-13的包装袋上写着“农民喜欢的就是好的”字样。女老板直言道:“知道92-13被淘汰,但这个品种的确产量较为稳定,这儿的农民喜欢,对我个人而言,92-13利润也比其他品种高,我当然多推荐。”

    在巢湖、合肥等地的农资店里,几乎家家货柜上都陈列着92-13,有些产品上还打着“某县农资公司经销”的字样。

    92-13油菜只是众多淘汰品种的一种。诸如德油5号、绵油11号等等因各种原因不适宜在我省种植的种子,也仍在市场上畅销。

    据省农委督察组同志介绍,国家对种子实行审定制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帮助农民规避种植风险。有些品种之所以未经审定,是因为在此地不适宜种植,种植风险比较大。

                                   “买审定过的种子,也有错?”

    “审定过的油菜种子,竟然也会出现花小、子少、空壳等现象。”事过几个月了,巢湖农民郭秀秀还是想不通,自己今年的油菜为何会大幅减产。

    原来,郭秀秀等农民从巢湖市柘皋镇购买种了“川农油2号”油菜,今年午收时减产近半,郭家因此损失六七百元。该品种虽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但至今未经我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同意引种。按照《种子法》有关规定,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引种。据此,该品种是不能在我省种植的。然而,农民以为种子外包装上注明“川审”,就以为已经过审定可以种植,纷纷购买。

    据了解,巢湖市场上的“川农油2号”种子是由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分公司购进,仅在该市居巢区就销出505公斤。今年午收,巢湖3000多农户的油菜因使用“川农油2号”而有不同程度减产,幅度在30%%至50%%,受灾面积达5000亩。

    事后,虽经调解,种子经营户最终与农户达成一致意见,由厂方按每公斤种子212.5元标准赔偿。目前,大多数农户已经拿到赔付款。但是,经过此事的农民开始对审定种子心有余悸。

    不只是巢湖农民因“川农油2号”遭损失,寿县农民也一样。近几年,这种“审定”种子误导农民的事屡见不鲜。

    对于这种经过外省审定或是经国审但安徽不是适宜区的种子,农业主管部门也很无奈。“根据现行法律政策,我们既不能没收,也不能封存,更不能处罚,只能告知经营户不能卖。”巢湖市居巢区农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这样表示。

                                     打假之余,再提有效引导

    近几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常抓不懈,对制假售假行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农资市场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农资产品质量有了更多保障,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事件明显减少。

    然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虽已无处藏匿,农资市场却依旧纷繁,农民仍不免眼花缭乱,心存困惑:品种审定,意义何在?农资产品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面对虚假农资宣传,如何辨别?新研发的农作物,如何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各相关部门在打假之余解疑释惑。据了解,省农委每年在春播和秋种之前,都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朋友推荐适合我省种植的农作物主推品种和技术,希望各地农业部门加强宣传,有效引导。今后,这种引导仍需加强。

    农资打假是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农资打假工作,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对农民的积极引导也应成为农资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 吴永红)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5-10-26/20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