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资价格上涨,原因何在?

零零社区网友  2005-03-10  互联网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后,我市农民朋友们积极搞好大春备耕,这也迎来了我市农资市场的购销旺季。
  日前记者在一些区市县采访时,也了解到农资市场涨价的情况,如何应对农资市场价格的波动,积极助农搞好春耕生产?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沐川县武圣乡白杨村一组村民邹华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 4亩田,农资费用为 366元,今年费用为 493元,涨了 127元; 3亩地去年的农资投入为 196元,今年为 300元,涨了 104元,其中尿素每公斤价格比去年涨了 0.6元,农膜每公斤涨了 3元,今年农资成本总费用增加了 231元。据调查,今年全市农资市场中的化肥价格涨幅较高,以尿素为例,去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 5部门联合对尿素价格进行了限价销售,规定工厂出厂价最高不超过 1650元/吨,但是目前省内外出厂价达到 1700元— 1800元/吨,而去年同期的尿素出厂价为 1300元/吨。现在泸州化工厂运到犍为的尿素为 1820元/吨,而犍为的经营企业销售给农民的价格最低为 1950元/吨,在龙孔、孝姑等较为偏远的乡镇,因为运输成本增加,每吨尿素的销售价格最高达到 2100元/吨。以沐川武圣乡为例,目前当地的尿素价格为 195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 550元,复合肥价格为 13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 450元。

  农资价格上涨,原因何在?记者分别走访了我市农业部门和部分专业人士。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周鑫告诉记者:原因有多方面,国内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是主要因素,国内化肥生产企业大多数以煤作为能源,但是市场预测,今年我国煤炭需求缺口达到 4000万吨,能源的不足致使生产不足。另一方面,煤炭等能源的涨价,导致化肥生产企业成本的增加。所以,尽管今年我市化肥社会需求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是货源偏紧,价格呈高位运行态势。另外,经营企业的资金不足使“淡储旺供”不能够很好地实施。

  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和农民购肥习惯的改变,农资储备期相应拉长,所需资金更大,经营企业在储备上受到资金制约,储备数量受到限制,而农资供应的季节性较强,一旦到了使用高峰期,很有可能发生脱销。同时生产厂家出厂价格不稳定,有时出现了淡季价格高于旺季的不正常现象。据统计,我市今年化肥社会需求量在 25万吨左右,其中大春需求量 13-14万吨,小春需求量在 11-12万吨左右,由供销系统供应 20万吨,其它经营企业供应 5万吨,而供销系统今年 1-2月已销售 2万吨。

  农药、农膜等农资供需也显得不平衡。专业人士不无忧虑:农资价格上涨,使粮补、减免农业税、农产品涨价等增收因素带给农民的好处大打折扣,增加农民种粮的成本,给农民增收带来困难。同时,原材料、能源价格居高和农资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又使农资生产厂家、农资经销商和农民陷入了“想生产却又不敢大规模生产”、“想储存却又不敢储存”的两难境地。

  如何平抑农资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呢?有专业人士认为,针对我市的市情,可以考虑在 3-5月期间,相关部门对运输农资的车船开辟“绿色通道”,免收市境内的过路过桥费用,以降低运输成本,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确保供应;另外,尽快建立起农资储备贴息制度。据了解,我省宜宾、广元等一些城市采取由财政贴息、企业储备的办法以确保农资市场的供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发挥价格监管职能。工商、质监、物价、农业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和进口价格的监管,控制源头价格的上涨;加强对中间销售环节加价的监管,打击哄抬紧缺农资价格的非法行为;密切关注已有农资价格干预政策的有效性,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社会监督并举的做法,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http://farm.00-net.com/news/3/2005-3-10/20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