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9年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网友投稿  2019-06-11  互联网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包括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为科学指导马铃薯绿色生产,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19年全国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北方一作区

    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46%,又分为东北、华北和西北一季作区。东北一季作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和辽宁北部,华北一季作区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西北一季作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北部。北方一作区播种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以旱作为主,除黑龙江和吉林以外,都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制约该区马铃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1.品种选择

    北方一作区适合种植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搭配早熟品种和加工型品种。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选择抗病、高产和优质品种,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还应注意品种的抗旱性。东北地区要特别注意选择抗晚疫病的品种,华北和东北地区以中晚熟品种为主,西北地区以晚熟品种为主。华北、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品种选择上要优先选择抗旱、耐瘠和优质的品种。

    2.种薯处理

    采用脱毒种薯。播种前10—20天出窖(库),逐渐提高温度至15—20℃下催芽,芽长0.5—1厘米,散射光下壮芽。切种应切成立体形状,切忌切成片状,切刀用75%的酒精或0.3%—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消毒。每个切块重25—35克为宜,保留两个以上完整芽眼,种薯生理年龄老、播种地块地温低或者阴湿不宜切块播种。切块用杀真菌剂和杀细菌剂拌种。

    (二)选地及整地

    选择沙质土壤,且轮作倒茬三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作物未使用过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异噁草松等除草剂。

    清理前茬根茬、残膜等杂物,机械深耕30厘米以上,整平磨细。随耕翻整地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3吨或适量商品有机肥作基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等。

    (三)适期播种

    通常在晚霜前30天左右播种,华北(内蒙中部和河北坝上)以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为宜,西北甘肃和青海4月中旬至5月中旬,陕西榆林5月下旬至6月初,东北地区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具备浇水条件地块提倡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

    根据品种、土壤肥沃程度和种植目的确定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亩4000—4500株、晚熟品种3000—3500株、中晚熟品种3500—4000株为宜,肥沃土壤种植密度适当小一些,贫瘠土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淀粉加工品种植密度适当大一些,以每亩4000—4500株为宜;薯片加工品种控制薯块直径5—9厘米为宜,一般密度每亩4500株;薯条加工品种要求大薯率高,一般密度每亩3500—3700株为宜。一般亩茎数控制在9000—12000个为宜。

    (四)田间管理

    1.除草

    除草剂分为苗前和苗后使用两类,播后出苗前可使用二甲戊灵、砜嘧磺隆等,出苗后可使用23.2%砜·喹·嗪草酮等。严格按除草剂使用说明使用,必须做到“两个准确”,即田块面积准确和计算药量准确。有机质含量高的黏土对除草剂有吸附作用,用药量要适当增加,反之瘦田和沙性土壤用药量要酌情减少。北方风大的地区,可在除草剂溶液中加入1%—2%洗涤剂或洗衣粉,以提高除草剂在地表的吸附力,减轻除草剂损失。

    2.中耕培土与水肥管理

    可机械化灌溉作业的地块,一般在萌芽期中耕培土时铺设滴管,生长期视降雨情况滴灌补水4—6次,灌水量视当地降雨情况而定。华北和西北干旱少雨通常需补水4—5次,东北地区降雨量较多,土壤保水性好,一般灌水2—3次。通过水肥一体化作业施肥,采用少量多次施用的原则,以减少化肥流失。前期为了促进植株生长适当多施氮素肥料,钾肥应早施,高产田根据土壤微量元素情况,适当补充镁、锌、钙肥。所有肥料应选择水溶性化肥,防止毛管堵塞。

    无灌溉条件旱地建议覆膜,膜上盖土播种,以减少田间蒸发,不覆膜地块一般中耕培土两次为宜,第一次在苗高5—10厘米时进行,培土厚3—4厘米;第二次在现蕾前进行,培土厚6厘米以上为宜。

    3.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策略,东北晚疫病发生较重地区,除了选择抗晚疫病品种外,可采取大垄栽培措施,将垄距扩大到90厘米,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加厚培土层,可减轻晚疫病危害。根据降雨情况进行化学防治,预防性药剂主要有代森锰锌、丙森锌等,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喷药,视降雨情况确定防治次数,一般间隔7—10天防治一次,不同种类药剂轮流使用效果较好,切忌一种药剂连续使用。

    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坝上由于种薯调运不科学,土传病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可通过轮作和使用洁净种薯措施,结合药剂拌种、播种沟施药和生长期根外施药等化学方法防治。常用药剂如咯菌腈等。

    地下害虫通过药剂拌种、沟施或与肥料混合施用效果好,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地上害虫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进行防治。虫害严重需要多次防治时要注意不同药剂轮流使用。

    (五)适期收获

    北方马铃薯都是在初霜后植株受冻枯萎时收获,机械收获需在收获前一周进行机械杀秧,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风吹雨淋、暴晒和受冻,并剔除病、烂薯,以利贮藏运输。

    (六)科学贮运

    入窖前清除上年残存在地表的渣滓,地面喷施杀菌剂,窖内药剂熏蒸以彻底消毒杀菌,密闭一周后进行通风。马铃薯应在入窖前预贮10天左右,使薯皮老化,降低薯块温度,减弱呼吸作用,剔除病薯烂薯。贮藏量应控制在窖(库)容的2/3。入窖初期应迅速将窖内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天,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3%。贮藏过程中要适当通风调节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湿度,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挤压和冻伤等损害。

    中原二作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以及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的南部,湖北、湖南的东部等区域。区域内马铃薯一年两季种植,以春季为主,秋季为辅。

    (一)优选良种

    根据品种熟性、茬口安排、上市时间合理确定种植时间。该区种植品种最好选择中早熟抗病毒病品种。选购种薯时,选择优质脱毒种薯。

    (二)整地施肥

    播种前,每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00公斤+100公斤三元复合肥(17-10-18)+20公斤硅钙肥,耕匀耙细。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三)适期播种

    1.种薯处理

    药剂拌种:选用适合药剂拌种,拌均晾干,堆放。

    切块催芽:每亩需种薯150公斤左右。播前20—25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天,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确保每块种薯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切块后晾干伤口,用适合药剂拌种,在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播种。

    2.适期播种

    中原二作区跨度大,播种时间有差异大,种植模式多样。从南到北播种期为1月下旬到3月中旬,各地要根据温光条件、种植茬口等合理确定播期。

    (四)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

    及时放苗,避免灼伤幼苗。推荐采用“膜上覆土技术”,即在马铃薯芽距离地膜2—3厘米时,覆土3厘米左右。

    2.加强设施栽培温度管理

    块茎膨大最适土温是17—20℃,达25℃时块茎生长受阻。中原二作区后期气温上升快,应根据棚内温度,决定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同时也要注意倒春寒的影响,注意防寒。

    3.强化水分管理

    出苗后尽早管理,看天看地看苗浇水。推荐浇水采用膜下滴灌。齐苗后浇水一次,团棵期浇水一次后稍微控水,促使由茎叶生长转入块茎生长,落蕾后采取小水勤浇,保障薯块快速膨大对水分的需求。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促使薯皮老化,减少损伤。

    4.及时追肥

    团棵期叶面喷施海藻肥或腐殖酸肥促进发棵,马铃薯落蕾后分两次各冲施10公斤高钾全水溶肥。结合防病喷药,可每次添加磷酸二氢钾100克,防止叶片早衰。

    5.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控晚疫病,自团棵期开始,每隔7天喷施1次药剂防治晚疫病。发现病株后,立即将病株除掉,远离田间深埋,并在周围撒施生石灰。

    (五)适期收获

    早春马铃薯要结合市场行情合理安排,分级、包装销售。以高产为目标的地块,待马铃薯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时收获。

    (六)科学贮运

    二作区马铃薯一般是放在冷库中贮藏,贮藏前要严格挑选,去除病、烂、受伤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在冷库中堆藏或装箱堆码,温度控制在3—5℃,相对湿度85%—90%。早春马铃薯一般采用纸箱包装或塑料袋包装,运输时注意防止强光、潮湿和高温。

    南方冬作区

    包括广东、福建和广西等无霜期在300天以上的省区及其他相关地区。

    (一)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选用优质和适合鲜食出口的早熟和中熟品种,采用健康脱毒种薯。播种前1—2天,对种薯进行切块,每个切块最适宜重量为25—30克,每个切块须带1—2个芽眼。切块应呈三角形、楔状。切块后30分钟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其他适合药剂等混合粉剂拌匀,均匀拌于种薯切面,晾干待播。

    (二)整地施肥

    栽培田土质以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微酸性且前作为水稻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避免与番茄、烟草、辣椒和茄子等茄科作物轮作。按110厘米包沟起垄,其中垄面宽85—90厘米,垄面高20—25厘米,垄间沟宽20—25厘米。耕整土地前,先将腐熟有机肥(400公斤/亩)和50%化肥(总化肥用量120—150公斤,至少纯氮16公斤,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0.5∶2)撒施全田。起垄播种前,再将另50%化肥、3—5公斤/亩硫酸镁和0.5—1.0公斤/亩硼砂于垄中开沟集中沟施,沟深10—15厘米。

    (三)适期播种

    10月20日—11月20日晚稻收获后播种。采用单垄双行“品”字型错株播种,播种深度5—8厘米,株距22—25厘米,每亩播种4500—5500穴左右,亩用种约125—150公斤。播种后垄面覆盖0.01毫米以上厚度的黑色地膜,地膜幅宽100—120厘米,两边拉紧、用土盖严,覆土厚度约2—3厘米。

    (四)田间管理

    播种后7天内喷施50%乙草胺乳油300倍液等定向喷雾。对于出苗后种植垄边的杂草,结合培土人工除草,或者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在杂草3—4叶期定向喷雾。齐苗后封行前至少培土1次,厚度约3—5厘米。全生育期保持田间持水量60%—80%。土壤干旱时,采用沟灌办法润土,灌水高度约垄高的1/3—1/2,保留数小时,垄中间8—l0厘米深处土壤湿润时及时排水。若结薯中期营养不足,可结合病害防治,每隔7—10天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促进薯块膨大。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6-11/10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