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本报记者刘伟林
黑龙江省明水县明泉街道办事处农艺村党总支书记王庆财,17年来呕心沥血、勤勤恳恳,使一个贫困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艺村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人均收入由原来的900元达到现在的超万元,一个外债76万元的贫困村变为村集体积累1200多万元的全县首富村。王庆财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人生的追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的诤诤誓言。
农艺村位于明水县城西,有居民521户,属于城乡结合部。有天时、有地利,但缺少人和,农艺村经济发展速度犹如蜗牛爬行般缓慢。2002年,王庆财当选为农艺村党总支书记。那时,村里无主导产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外债累累,村民收入低下。当时村集体欠农户债款40万元,银行贷款36万元,村里连一个办公室也没有,可谓“一穷二白”。
农村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产业。2002年,农艺村的蔬菜大棚有115栋,但多数破烂不堪不能用于种植,即使能种植的大棚所产的蔬菜质量也参差不齐。村民少资金、少技术,更少信心,“三少”阻碍了农艺村经济发展。在了解到“病因”所在后,王庆财“对症下药”,为20户村民争取到每户3万元的贷款,同时,请来技术员进行指导,棚室生产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2018年,农艺村棚室达到300多栋,菜农家家户户收获“真金白银”。
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王庆财多方联系,村民实现了就地就行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在明水县城,无论是建筑工地、货站、送外卖的、保安队伍,都有农艺村人的身影,全村没有闲人,就连妇女们也都加入了保洁与月嫂的队伍。一个个种植养殖协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王庆财领办了鑫港木业、淑娟木材加工厂,创建了兴隆玉米烘干厂。村民打工可以不出村,像城里人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按时领工资。在鑫港木业打工的村民马永亮拿着刚到手的2000多元工资向记者说:“现在我在村里就能稳定就业,生活有了保障,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农艺村部分村民居住在低矮狭小的棚户区内,生活环境“脏乱差”,生活质量低下。何时有个温暖的窝?新房梦,一直萦绕在他们心头。2016年,棚户区改造政策出台。王庆财积极地与政府对接,进行相关申请。2016年,明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农艺村进行易地搬迁,王庆财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夜以继日挨家挨户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1295户群众如期搬迁,全部住上崭新的高楼。
王庆财永远把钱花在刀刃上,用村中征地所得补偿资金为村里购买了5个商服,1个200平方米的活动室和1个村集体办公室。商服出租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每年可达19万元。
有了基础之后,王庆财开始带领村民拓展增收渠道。在鑫港木业、淑娟木材加工厂、兴隆玉米烘干厂中,工人大都是本地村民。2017年,村里创建鸿力装卸队,成员80人,其中本村村民50人,年创收90万元。2018年,村里创建农艺村花苗种养基地,成员18人,年创收10万元。同时,创建爱冬秸秆回收合作社,成员8人,带动贫困人员9人,年秸秆压块总量3000吨。共带动14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每户收入可达8000元,80多户边缘户增加收入,平均每人增收1.5万元左右。
17年来,王庆财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党总支书记的职责,不忘初心始终为村子谋划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