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用“水”就能杀菌?

网友投稿  2019-06-01  互联网

    翟昌国正在演示臭氧水喷雾机的工作原理。

    本报记者朱海洋文/图

    消费者选购蔬菜瓜果,除了注重外观和口感外,对质量安全更是绝对不敢掉以轻心。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崛起,农户自然也愈加重视生态化的种植法则,为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可谓花尽心思。于是,近年来,像物理防治、生物农药、以虫治虫等病虫害防控技术层出不穷,大有用武之地。

    最近,记者在浙江省临海市一家企业采访时发现,经过七年多的反复试验,投资上千万元研发成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农药臭氧杀菌喷雾机应运而生,其用臭氧水代替农药,开辟了一种防病治虫的新方法。

    这是一项什么样的“黑科技”?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是否当真叫好又叫座?未来的推广前景又如何?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这款喷雾机的研发者——台州市龙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昌国,走近他的心路历程。

    “栽跟斗”后的意外收获

    翟昌国尤爱游泳,4月才刚开春,水还冰凉,他就往里钻。尽管55岁了,但骨子里的这股挑战劲儿,似乎并未随时光老去而消失殆尽。亦如十年前,因为看好农业,他一头扎进了藏红花。

    尽管今天看来,藏红花“红遍”南方多个省份,可十年前,在临海当地,绝对属于“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本来还踌躇满志,没想到不久之后,娇贵的藏红花日渐消陨,起初还是陆续遭遇病害,最后近乎全军覆没。

    翟昌国傻了眼,四处问诊之后,终于找出病根所在:原来,为了预防病虫害,下地之前,藏红花的种球就得用杀虫剂泡过,而后的每个生长阶段,同样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病虫害,而且经常无药可治。如此下来,一亩藏红花,光用药成本就得四五千元。

    难道真的别无他法?翟昌国到处求医问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的博士林奇。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浮现在他眼前:臭氧杀菌。

    按照科学原理,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消毒、杀卵、杀菌,并且灭除幼虫和弱体虫,关键臭氧不会烧花烧果,也不会老化农作物叶子,而且因为最后直接分解为水和氧气,更不会对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

    当真有效?第二年,翟昌国就开始进行对比试验:一组按照老方法,将藏红花种球泡于杀菌剂中,而后再根据每个阶段的需要喷施农药;另一组则用臭氧水替代农药。结果发现,确实有效果,但由于臭氧在水中的浓度不高,藏红花的病虫害还是依然严重。

    前后两度挫败,翟昌国却有了个意外之喜,一条路子已隐约可见,那就是,臭氧杀菌大有可为。但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同样一箩筐,比如:如何提高臭氧在水里的浓度?如何提升臭氧水的射程?即使理论上可行,又该怎样与生产实际结合?

    但无论如何,翟昌国都下定决心,不管成功与否,都要好好研究。他当即请来了林奇,还有来自浙江大学、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台州学院、台州农科院、临海市农技推广中心等科研推广单位的多位专家,组建成临时科研小组,踏上了研发之路。

    三年卖出了70台

    其实,在原理上,臭氧杀菌并不难理解,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这项技术就被用于水处理消毒行业。但如果用在农业上,最大的“痛点”就在于:臭氧从发生器中产生后,如何混入水中,如何在提高浓度的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时间。

    经过反复试验,这些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因为他们发明了一个特定装置,使臭氧气体溶在水里的浓度可达到0.2~0.8毫克/升,且能分档控制,保持时间长达20分钟,射程达到80到100米。高浓度、远射程技术的突破,为臭氧水喷雾机走出实验室,打开了大门。

    整整七年,不计其数的失败,从第一代的背包式到日渐轻便化,从试水于水稻,以失败而告终,到转战大棚草莓,开始有所起色。到了2015年底,一整套系统化的核心技术终于成型,顺利通过了国家电机及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一种臭氧和水的混合喷雾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翟昌国随即成立了“龙昌农业科技”,并委托制造了100台移动式臭氧水喷雾机。为了检验效果,他在临海市邵家渡街道枧桥董村租来了一个草莓大棚,结果显示,使用臭氧后,草莓畸形果、僵果、着色不良等现象很少发生,对草莓灰霉病、白粉病和二斑叶螨、蚜虫等病虫害控制均明显好于农药防治,而且果实糖度高、硬度好、耐储运,口感风味浓郁。

    此后几年,翟昌国又在西瓜、甜瓜等大棚栽培作物上进行试验,效果同样显著。临海市草帽头葡萄专业合作社曾经选了5亩葡萄进行实验,在葡萄发芽期开始使用臭氧杀菌喷雾器。合作社负责人陈传辉说:“这时候病菌、害虫渐长,使用臭氧水就希望将它们杀死在萌芽阶段。”虽然臭氧杀菌喷雾器在实际操作中喷洒的时间较紧凑,次数较多,但杀菌、杀虫效果更好。“平常的话,即使发芽期用农药杀虫,成长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病虫害,但是这次试验过程中,臭氧喷洒后就没出现。”长时间的检测发现,使用臭氧杀菌喷雾器的葡萄比其他常规葡萄长得要好。“葡萄颗粒更大,果型更饱满,果皮颜色更深,糖度也提高了1~2度,更重要的是没有农残。”陈传辉说,“臭氧葡萄”即便卖出20元/斤的高价,还是很抢手。

    然而,残酷的拷问和怀疑再一次向翟昌国袭来。臭氧水真的能替代农药?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公司,真能制造出高科技产品?由于生产成本高,一台移动式臭氧水喷雾机的定价为1.58万元,且无法享受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真有人愿意吃这“螃蟹”?2016年,产品推向市场后,犹如小石掷入汪洋,仅零星售出了几台。

    为了扩大产品的影响力,翟昌国频频亮相各类创业大赛、农技展会,只要有任何机会,他都会不辞辛劳地拖着臭氧水喷雾机,向参观者详细介绍。终于,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收效甚微,步履维艰,三年之内,仅卖出了70台臭氧水喷雾机,远不及研发投入。

    翟昌国坦言,在实际应用中,臭氧水喷雾机确实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水溶液中的臭氧浓度能不能再提高,来增强防治能力?在人工成本日益抬升的今天,臭氧杀菌如何更加轻简化、自动化,能不能借助水肥一体化系统?对于不同作物、不同的生长期,臭氧水的安全使用浓度范围,同样亟待厘清,这需要更详尽、更系统的数据积累。

    臭氧水有了“黄金搭档”

    应用臭氧水最大的“诱惑”,在于能够替代许多化学农药,用物理方式形成空气净化能力和病虫害触杀能力。翟昌国发现,若要打开一片新天地,他必须瞄准追求高端化、品质化、生态化种植的农业基地,与之配套的,还得有“减肥法”。

    苏英京是临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老专家,过去一直服务于当地的果蔬产业,几年前,他将视角转向了微生物肥料。何谓微生物肥?苏英京向记者解释道:“微生物肥是一种活性微生物制品,不同于普通的化肥和有机肥,其技术核心在于功能微生物,包括营养菌和拮抗菌,腐熟有机质是微生物肥的主要载体,添加的矿物质元素或化学合成肥料只是配角。”

    经过三年多的初步试验,苏英京发现,微生物肥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充分满足农作物对矿物质营养的需求,在确保产量正常的同时,还能提升产品品质,并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和土传病害等问题。翟昌国的臭氧水和苏英京的微生物肥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成为农业投入品改革的一对“黄金搭档”。

    不过,记者了解到,与臭氧水喷雾机一样,微生物肥的推广之路同样举步维艰:一方面,科研、生产和应用之间相互割裂,缺乏技术支撑体系,市场上各种微生物肥鱼龙混杂;另一方面,农产品没有实现优质优价的途径,一般农民消化不了微生物肥的较高成本。

    “我们希望臭氧水喷雾机和微生物肥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前者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后者可以作为有机肥推广行动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和大企业合作,光靠一家小企业,想要把这两个新兴产品做大做强,难度实在太大了。”翟昌国坦言。

    尽管市场并不叫座,但翟昌国的脚步似乎并未被冷意困住,他依旧专注于臭氧水喷雾机,思考着如何优化,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际生产。据悉,临海市即将上马一个大型养鸡场。翟昌国的计划是,与养鸡场进行合作,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开发生产微生物肥,今后与臭氧水喷雾机打包,为各种植基地的用肥用药,提供一条龙服务。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6-01/10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