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绿色白马”智创未来

零零社区网友  2019-05-25  互联网

    刘家泉本报记者余向东

    江苏南京往南,15分钟高铁,到站溧水。百里秦淮源头,山环水绕之所;石臼湖畔,无想山下,有万顷良田、千般姿容。

    位于溧水区白马镇的“南京白马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于2009年,2010年被科技部挂牌。经过十年磨砺,农业高新科技与绿色智慧农业已尽显锋锐。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7家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入驻。园区囊括市级以上科研平台8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余名,累计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近650多项。

    按照“镇园合一,以园带镇”的发展理念与管理模式,白马园区坚持“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孵化兴业,构建产学研及种植、装备、研发、加工等现代农业全产业体系,目前已聚集各类企业400余家,去年实现总产值近200亿元,带动全镇农民大幅增收。

    “南京白马”现在有一种迫切的心情,厉兵秣马追赶“中国杨凌”——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升级为“中国白马”。在溧水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看来,升级的目的是要立足南京都市圈、引领长三角,打造辐射示范全国的国内一流农业“硅谷”。

    研发基地:大批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入驻,尽显农业“硅谷”高新科技与绿色智慧农业锋锐

    白马镇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5.4℃,平均日照量2240小时,无霜期237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上千毫米。境内山林、生态林面积6万亩,森林履盖率达30%以上,丘陵岗地面积6万亩,耕地面积10余万亩,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充沛,全域水质达二类水标准。地处我国南北地理、气候交界带,适宜大量农作物、果蔬、林木等栽培生长,又背靠长三角现代农业较发达地区,白马镇区位优势明显。

    早在2006年,江苏省农科院就看上这块“风水宝地”,投资1亿多元在此建基地。目前有粮作所、经作所、果树所、畜牧所等7个研究所、2个中心,进驻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基地1218亩范围内,建成1000亩高标准水旱农作物试验田,搭建起大批科研创新平台。农业农村部植物品种测试(南京)分中心,承接着一批地方水稻新品种的试种检验任务。2007年以来,到基地参与科研交流活动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达5万人次。

    

    基地管理处党支部书记邵明灿介绍:“基地内仅桃树种植就有600多个品种,葡萄也有30多个品种。目的在于保护品种资源,并开展杂交育种栽培试验。作为公益性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是不计收益的,农民买回去一棵果树,就可以自己嫁接扦插了,不必像杂交水稻种子年年买。”

    去年11月19日,法国农科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中法植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在白马园区签约落地。这是继南京农大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中英植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后,又一个围绕作物表型组学建设的科研平台。据了解,南京农大“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培育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后备项目、教育部首批和“十四五”第一批高校重大科技项目,设施占地500亩,计划总投资14亿元。

    站在青油油的麦田旁,南京农大副教授吴劼操控着田间移动表型舱、智能立体表型舱,试图向记者解释“作物表型组学”。简言之,通过可移动、全方位、多尺度、可透视的精准观察设施,研究监测多种主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每天根、茎、叶植株形态变化,系统揭示作物表型形成规律与基因、环境调控机制,为基因移植、改良品种奠定基础。

    类似“高精尖、高大上”的课题项目,在南京农大总占地5050亩的教学科研基地内,已经多点开花、陆续结出硕果。涵盖3000亩高标准实验田、动物实验基地、智能实验温室、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梨产业中心、产业孵化、教育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数十项课题项目。

    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面积3300亩,自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已落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0项,其中“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和“中国松材线虫病流行动态与防控新技术”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桂花、海棠、青钱柳、樱花、薄壳山核桃等5个国家级或省部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白马园区先后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约翰-因斯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学、希腊雅典农业大学等,已经开展深度合作,科研实力彰显“国际范儿”。

    孵化基地:科研高地也是生产力高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

    “科研高地,也应该是生产力高地、产业高地。”溧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经地生说,一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肩负着农业科技创新使命,还要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生产环节,在广袤的大地生根发芽,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

    白马园区科创中心通过科技创业服务团队,为园区企业、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已入驻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28家、涉农企业12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及创客98名(家),汇聚了以江苏奥迈生物科技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以晨光机械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设备,以沃德律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11.5万亩的特色农业基地。

    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地投产,必将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已达52%。园区核心区约8平方公里,以科技创新的力量,辐射带动白马镇6万常住人口、153平方公里区域及周边乡镇产业升级。

    南京林业大学基地负责人巨云为介绍,基地集现代林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打造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模板,“我们对基层生产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开展繁育、种植技术培训,把大规模苗木生产交给地方企业经营,陆续开发了银杏酒、青钱柳茶等产品,后续还会在石榴、薄壳山核桃等开发上推出新产品。”

    在深圳能源集团投建的“光伏+农业”智慧植物工厂,占地400亩的光伏太阳能板下,植满花卉苗木和葡萄等,光能发电、作物种植、采摘休闲,组成奇妙的“一二三产联动”,企业获得融合高效。另有700亩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项目,立体无土栽培生菜、菠菜、冰菜、小白菜等,大棚内起床架屋、层层叠翠、生机盎然。

    “我们种的这个菜,讲究得不得了。”斯斯文文的小伙子、毕业于南京农大设施农业专业的许桂俊告诉记者,“通过精密高能电子系统与物联网系统,对厂房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输送、人工光源配置等实行严格控制,比如过滤掉蔬菜生长不需要的光色,用黄红蓝紫四色灯光照射,并随生长期调节光照时间。”智慧植物工厂种植的蔬菜,只喝营养液和消毒过滤水,无农残、无重金属污染,专供高档酒店、高端超市。当然价格也不得了,3两包装的各种小菜售价10元。

    正常经营这700亩地,只需要许桂俊这样的6名专业技术人员、8名工人,加上些季节性雇工。当然在小许的背后,有大批专家指导,项目本身与中科院合作,承担有科研试验的任务。

    小小白马镇,不仅是农业科技专家的理想试验场,也是青年学子的梦想腾飞地。

    在白马镇石头寨村,记者见到黑瘦精练的“南乡莓园”庄主陈奕月。从中山大学传媒专业毕业后,返乡创业10年,他流转经营的300亩荒山荒地,几乎已全部披上绿装,这是靠自身滚动发展与家人支持步步积累起来的。

    “南乡莓园”已建成几十亩的梯田花海及智能温室,种植有玫瑰、紫薇、红豆杉等花卉苗木,特色水果以蓝莓、金秋蜜桃、草莓、日本果冻橘为主。农庄内碧水氤氲、松林深秀、鸟语花香,为外来游客提供世外桃源般的采摘休闲、务农体验、亲近自然之所。

    白马特色农科小镇,2017年10月被列入南京市特色小镇建设名单,也是江苏省政府确立的98个重点镇之一。农科小镇规划建设项目包括展览中心、会议培训中心、成果交易中心等。目标所指,也是向“西安杨凌农科城”看齐,打造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推广中心。

    白马园区科创中心办公楼背后,目前正是一片繁忙的建筑工地。

    产业基地:“镇园合一,以园带镇”,坚持园区、产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白马园区工委委员、白马镇党委书记程民认为,“镇园合一,以园带镇”的管理模式,要求坚持园区、产业、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当地农民为园区建设作出了贡献乃至牺牲,应该也必然会分享更多的、可持续的发展成果。

    白马镇属于典型的“宁镇扬”低丘陵山区,一直是粮、油和林、桑、茶、果等主产区。按照溧水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在稳定传统农作物种植基础上,重点突破蓝莓、黑莓、草莓、青梅、杨梅“五莓(梅)产业”,经济林、致富果面积超过20万亩。

    白马镇主打有机大米、蓝莓、黑莓等特色农产品,黑莓、蓝莓分别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地、入选“一村一品”名录,“两莓”产业兴盛。园区培育“两莓”种植企业16家、专业合作社38家、种植大户225个、近百名产业经纪人,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达6000元。

    南京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辉,也是南京双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劳动模范,他的本色身份就是蓝莓、黑莓种植者。路一步步走出来,身份一个个叠加。

    周辉说,2009年成立合作社时,只有5户参与,大家抱团取暖,人人外出跑销售,不让销售商赚差价;现在发展成合作联社,列为国家级示范社,成员180多个。全体社员都是种植户,去年共种植黑莓3000亩、亩产2吨,蓝莓5000亩、亩产千斤左右,全部不愁销。还带动了周围一批老百姓,辐射2000多户。“合作社作用非常大,共同的利益合作,才是真的合作。”周辉说。

    2014年,周辉成立公司,建冷库,搞深加工,速冻、果干、果酱、饮料、果蔬方便食品加工生产线齐全,自己形成“小而精致”的产业链,公司总资产3000多万元。尽管因为种植面积扩大、市场上鲜果价格下滑,依然不愁销、有钱赚。

    周辉说,作用非常大的不仅仅指合作社,更在于形成“合作社+公司+科研+政府+农户”运行模式;与江苏省农科院等院所合作,专家就在家门口,品种更新、产品研发、技术指导,引进大学生,来得简便;政府推动这一块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对“五莓(梅)产业”实施政策性保护,加上信息引导,搞蓝莓节、黑莓节、草莓节,搞得人气旺、产业兴。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文龙,从事蓝莓、黑莓、树莓研究30多年了。2013年起,他的科研团队在白马园区租地50亩地,收集品种资源谱111份,做栽培试验、高效推广。正在研发新品种与栽培模式——让黑莓错开梅雨季节。吴文龙告诉记者:“一个新品种,没有一二十年做不出来。国家拿出科研项目经费,就是要为科技作贡献,要对农民负责。蓝莓种植每亩投资达2万元,假如品种不成熟,农民会有风险。”

    走“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之路,白马园区先后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近500家,年均培训职业农民1.2万人次。特色农产品借助溧水区“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提质增效,科技力量支撑“强、美、富”。

    在白马园区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大批科研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当地农民和各级干部,强烈感受到农业科技所带来的希望与力量,寄望于农业科技持续创新引领。“南京白马”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梦想,正待融入中国农业科技梦、“三农”事业腾飞梦。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25/103145.html